第十七章 安排妥当(1/3)
最后经过一众的推选,男知青的队长叫吴勇是上海人,是个精壮的汉子,估计他们推举吴勇应该也是因为吴勇足够强壮吧。女知青推荐的是张红,因为刚到这里的时候就是张红安排的她们,对张红他们都也服气。
“好啦,既然已经定好了,那你们两可要肩负起责任,管理好知青队伍。都把安置粮领回去吧,女同志的安置粮,一会儿就由民兵连帮忙送过去,这些安置粮你们可要省着点吃,别浪费了,离秋收放粮还有一两个月呢。”
“兵子,安排人帮女知青送一下,等会儿跟马会计来找我。”说完陆桢便离开了,他要去看看,学校的选址。
在莲花村转悠了许久,才找到一块较为合适的地方,三棵巨大的银杏树旁边。
这里以前是一座寺庙,不过后来战乱,都吃不起饭了,和尚也都还俗了,就荒废了下来,地基很小,只能重新开山,将后面的山坡开一点出来,下面有个坎儿,属于是高坡上面一块空地,高坡下面两块空地,外面是三棵估摸有前年的银杏树长在山坡上,也算是加固了坡上的泥土,防止滑坡。
据说这三棵银杏树是当年苏东坡亲自种下的,这个寺庙也是苏东坡经常来玩的地方。当然如今破败了也无从考证。
银杏树下面就是河边的田了,地势宽阔,土地肥沃,田过去就是河边,整条河绕着一片山丘,汇入接近上河坝的地方。
这里属于莲花村接近村子中间的地方,属于第二层高度,再往上走就是第二生产大队,那里山高林密,田地都在山坡上,生产更为麻烦,一二,三,四六,五个大队将村子围成了一个圆,五队七队在中间,这片地就在五队和七队中间。
进村的路口便能看到,整个村子像一个低谷状态,中间一条长长的河流,两条岔流汇入大河里,一条从六队流下来,一条从四队流下来,在村子中间的地方交汇。
四面都是高山相围,交通很不便利,从六队走到三队一队接壤的村口,那是要下一座山,经过五队七队,再上一座山,才算是出了村。
不过这里的环境如果放到现在,那就属于山清水秀,青山环绕绿水相迎的风景区了,只不过在这个年代,只能用穷山恶水来形容。
村子里就一五七三队的田地最肥,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