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了解兄弟(4/6)
大了。
沮授今日所讲的确是袁绍集团的弊端,就是三个公子各占一块地盘,各自拥有战力,一旦将来产生嫌隙,兄弟相争难以避免。
袁尚想想袁谭手中有五六万士卒就头疼,这股力量都赶上个小诸侯了,不论武力,只谈兵力,袁谭能和吕布掰腕子了。
再说袁熙,他镇守和治理的是渤海郡,乃是袁尚穿越前的河北沧州地界,所辖八县,以南皮县为中心。手中掌握的兵力也在四五万士卒,且渤海郡为军事重镇,一直担负着对抗公孙瓒主力的任务,也是这次冀州向幽州用兵的前沿重镇。粮草军械也都积聚在此。
袁熙在此恪守防守重任,并不挑衅公孙瓒,双方近些年鲜有摩擦,但是一点不妨碍袁熙积蓄力量。渤海郡这几年占了天时之利,风调雨顺,粮食产量较高,这也让袁绍敢于大量征兵,毕竟粮食是征兵的前提!袁绍虽然也知道袁熙是个腐儒,但是他在辖地用的鼓励农耕、休生养息的策略倒是极好。
之后袁尚便首次注意到他的表兄高干。
高干,字元才,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乃是袁绍姐姐所生。此人深得袁绍的信任,在原史中袁绍占据北方四州后,他任命高干为并州刺史,由他全权代理并州之事。也就是说高干在原史中在袁绍集团内部的实际权力和地位与袁绍的三个儿子是并驾齐驱的。从此可见袁绍对这个外甥的喜爱和信任。
但高干本人的军事才能有限,原史中对抗曹操的战争中,尽管高干在并州筹谋已久,然而实际的战况不尽人意,未能有效撬动曹操的西部防线。对官渡之战也没有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
目下高干和袁熙都在渤海郡,二人搭档治理渤海郡,高干并没有特别显露头角,不过他出身世族之家,父亲本就是蜀郡太守,因此也拥有雄厚的家族背景实力。
袁尚想到这不禁开始理解为何在三国前期诸侯们都不鸟刘备了,就是因为他的确是太草根了,绝大多数的门阀世族都没有支持刘备的,导致刘备的实力孱弱,更像是个带着关羽张飞的游击队。论起来,高干都比刘备的底子厚!
不过也正是因此,刘备的成功更加励志,因此历史上才被人奉为草根逆袭的典范。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