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小小县城,连挑粪都要收税(2/4)
新考虑。
督军府稳住了局势之后,
陈书藩令人打听了渭北的情况,护境军损失不小,龟缩于各自的地盘舔舐伤口。
杜文龙则在清扫税收,这可不是好征兆。
若是真让他搞利索了,收缴大批钱粮上来,能养更多的兵马。
显然杜镇守使走的是正儿八经的吞并路子,一点点的夺取秦邦地盘。
这才是最难对付的。
陈书藩干着急,想搂钱,又不想得罪豪绅,从杜文龙手上看到了思路。
秦邦种种税收繁多,按道理是能弄上来一大笔钱的。
秦南、督军府也必须清查,搞清楚这些钱到底去哪了。
学了个皮毛而已,他手上的人,干不了清查。
杜文龙这边有个能人,胡仙儿有手段,也有能力。给她单独组建了类似于特务科的部门,专门负责配合清查。
从秦北各县开始,任何一个县城也休想逃过去。
他杜某人必须把税收搞在手上。
有钱才能养更多兵,搞更多的事情。
八九月份的阴雨天气肆虐,令渭水、洛水等纷纷来到了汛期。
沿河驻扎的三方针锋相对。
明面上督军府跟秦北站在一条线,都是秦邦的正规职位。
实际上却完全自治,根本不听督军府的命令。
打通了黄龙-白水-澄城-韩城-大荔等县的路段后,杜文龙调来2000余支英七七步枪,800支步骑枪,配备到军队当中,增强孙全第二混成旅的实力。
至于地方组建的治安团,仍然使用各县收缴的枪支。
禁止各地主豪绅组建护院,一律改为乡镇民兵,由治安团统一管理。
私购的长短枪,一经发现立马充公。
咋了,是不放心秦北镇守使的能力,还是怀疑去年剿匪的动作?
土匪都没了,你们组建护院防谁?
小手段是一环套一环,掌握军政两道大权,地方才能平稳。
杜文龙突出一个决断跟果敢,既不赶尽杀绝,也要地方秃噜一层皮。
练兵训兵、清理政务并行,用淅淅沥沥的枪声,来震慑各镇各县的老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