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芯片经济战(求月票)(12/15)
仅仅只有不到七十二个月的时间了。
想要尽可能地保住更多的研究员,那么就需要陈国华尽可能地带领大家搞出更多的科研成果。
就是要达到蘑菇蛋的那种高度。
而那种高度,单凭计算机,根本无法实现。
可是航空,或者说航天层面的话,陈国华根本不够格。
也不是他不够格,而是手底下这群研究员,还差了一些。
如果研究所内过半都是章济川、薛晋权他们这一类超学神存在,再加上其他的话,那么就很有可能了。
既然如此,陈国华就只能够从其他方面入手。
比如,搞芯片经济!
之前几微米晶体管项目,被陈国华叫停了,现在可以重启了。
直接通过制备出内置几百个晶体管的芯片,以超高的价格卖给外国佬。
呵呵,估计他们会更加绝望。
因为晶体管进入了几微米这个层次,没有七八年的时间,几乎不可能实现。
意味着,陈国华还有五六年左右的红利期。
把握住这一点,完成可以挣回来更多的钱。
而这些钱,就是护身符。
可以护住整个振华研究所。
但如果真的要制备这么多芯片的话,建立晶圆厂、芯片制造厂等,将会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说来说去,还是人才!
偏偏现在眼前就有一批现成的人才。
那就是材料科研所的那些人,这些之前可都是陈国华带出来的人。
不提吴忠明、齐北、裴益民和顾崇杰等在碳纤维研究车间的十三位大学生,光是刘永芬和聂景忠他们八人、顾毓珍、苏元复、陶延桥他们十一人,就足以让陈国华心动了。
加上去年九月份,高级单反照相机研制出来之后,公安、国防等单位给陈国华匀来了二十名大学生。
这些都是技术骨干啊,陈国华岂能够无视?
越是经营振华研究所,他就更加清楚,大学生的重要性。
相比较中专生和高中生,大学生,特别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可塑性更强。
就说说今年三月中旬,从全国各地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