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山海遗珠(1)(2/3)
发动机和转动结构上了,可变形旋翼倒是没有那么复杂,毕竟想要实现诸乘上面双模式平顺的切换,不单单是要在控制系统上面发力,机械结构上可是更为重要的。
根据年底大会的统计,现在国内保有的各类型诸乘飞行器,已经超过了120多架,单单在异联办名下的就有75架。
其实,唐忠国手里面的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方案并不是这一种。
他当时上缴上去了一共五种能够实际工业制造出来的方案。
第一种就是诸乘飞行器这种,可变旋翼/固定翼的喷气飞机。
第二种当然就是倾转旋翼模式了,这种飞机对材料要求其实比可变旋翼的要求高多了,毕竟要把两台大马力的涡轴发动机放到机翼的翼尖部位。
第三种就是机翼升力风扇,跟漫威的昆式战斗机是一个路子的,老美也在64年研发了同样构型的xv5a,也就是漫威昆式战斗机的原型,不过这飞机升力风扇在平飞的过程中基本不参与工作,所以有很大的死重。
第四种是一种特殊的气流引射垂直起降的飞机,这种飞机理论非常的先进,但是实际制造出来的原型机效果,简直是不堪入目,引擎全功率状态下的垂升效率也就能够达到65,动力浪费太大了。
第五种就是最常规的可变矢量多喷口引擎,就是鹞式战斗机上面的那种,不过,实在是因为鹞式战斗机机体结构太大,垂升效率也没有多优秀,而且因为发动机的动力基本都是用在了垂直起降上面,因此根本就没有能力携带足够的武器和燃油,作战续航能力非常差。
因此,在制作出来了五种垂直起降飞行器的验证机之后,经过异联办各部门长时间论证,才最终确定了各项能力都极为平均的诸乘飞行器。
有人肯定要说了,像是f35那种可变喷口加升力发动机不好吗?
当然不算好了,f35的问题还是在升力发动机死重和续航能力上面的问题,本质上跟唐忠国的第五种方案没毛线区别。
也就是,最近两年,异联办的研发部总算是摸透了超导材料的工业化工艺路径,并且成功的在甘省那边投建了一个超导材料工厂,也真正解决了交流重力装置的工业生产难题。
别看异联办使用各种超导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