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自己人贪污,那能算么?(1/6)
张庭恩更关心的其实还是内治,所以在贾琏说完后,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自西宁王打着安西各部收拢叛军的借口发兵安西以来,陕甘两地每年以百万计迁往西域,这其中李清为了迎合上意,在陕甘任上期间出了大力气。他支持恢复安西有私心!要不是为师盯吏部盯的紧,每年陕甘两省的官员,评价都不低。这里头固然有朝廷对陕甘官员的照顾,更多的是李如水个人培植党羽。如今为师看来,最要紧的就是变法的推进,李如水表面上支持,背地里指使地方掣肘。”
贾琏听到这里,觉得张庭恩似乎有点主观臆测了,于是便小心谨慎的问一句:“您说的这些,有明确的证据么?”
张庭恩翻了翻眼珠子;“有证据还留着他在内阁过年?早给他弹劾走了。当初河南巡抚,那就是他推荐了人才。陛下也是信了他的鬼话。”
贾琏若有所思的反问:“从结果上看,李相也因为推荐了不恰当的人才而受了牵连。”
“不器啊,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梁道远告老之后,心学一脉基本纳入李如水的旗下,加上青云系,一南一北,从者如云。试问,这些人支持李清什么?当然是有利可图才会支持他。”张庭恩觉得贾琏太不敏感了,这种事情还要讲什么证据呢?要看结果是谁受益的嘛。
贾琏也没问承辉帝的态度如何,因为太了解他了,知道他一定是居中平衡的态度。
皇帝嘛,即便是张庭恩为首辅,他也不愿意见到内阁团结统一。所以,对李清的放纵就很好理解了。
至于李清这个人,贾琏从当初在青云书院时的经历,就能看出端倪来,做事很有目的性,看重利益。
怎么说呢,任何时代任何人,想要按照自己的意志成就一番事业,首先你要坐在那个能够表达意志并有人听的位置上。
这就好比经营企业,你先要是企业的老板。
所以,根本问题还是侧重内部的文治,还是侧重丢外的扩张之间的矛盾。
对内的文治在财政问题解决之后,对于承辉帝而言迫切性没有以前强烈了,所以,这才给了李清机会。
承辉帝虽然没表态,但他个人的倾向是明显的。
“学生以为,内外之间并不矛盾,先生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