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迎来送往(3/7)
促使沙俄必须谨慎,否则三面受敌根本扛不住。
李清真是无力吐槽了,在内阁里头,他虽然是排第三,现在干起了迎来送往的活。
李清也意识到,因为摊丁入亩的事情,他在皇帝心目中实实在在减分了。所以,他才兢兢业业的不辞劳苦,做好分管礼部的本分工作。
其实对中亚地区的扩张也不是没有好处的,至少在马匹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作为与国内贸易的拳头产品,中亚高头大马的素质,明显是比蒙古马更有卖相。除了耐力差一点,其他方面几乎是完胜。这几年,大量的马匹从中亚运到京城,有钱人没一匹中亚产的好马,出门都没面子。
时间已经是四月底了,特意选择了走中亚路线的沙俄使团,这一路受到的震惊不可谓不小。
都是疆域广阔的大国,但存在很明显的差距。沙俄的大,是地广人稀的大,只有欧洲部分人口相对密集。东大的大,进入陕甘之后,明显能感觉的出来,沿途人口密度是要远远高于沙俄的。等到了长安,鲁缅采夫等人才对两国人口差距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这么大一个城市,人口数十万,在东大居然在人口方面排不进前十。
通过了解,沙俄使团知道了一个事实,越往南方,人口越为稠密。北方以及西北的人口不多,完全是因为不适合种地。
说到人口众数,接待官员也说不清楚,只能含混的表示,在两万万以上,毕竟上一次制定鱼鳞册,都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
两亿人口对于鲁缅采夫而言,也是很震撼的数字了。如果是个穷国弱国,倒也无所谓。但这是个大国,而且还超过沙俄的大国的强国富国,这个就很可怕了。东西方的思维底层逻辑有着本质性的区别,一个是世俗化社会,一个是宗教占思想主导的社会,思维逻辑能一样就是怪事了。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在西方,首先是因为战争成本无法承受而诞生的概念,其次是世俗权力与教权的角力,法国大革命期间又诞生了民-族主-义。
得知李清是内阁大臣,分管外交和教育,鲁缅采夫态度很好,表现的很谦逊和主动的热情。
但是李清也不是很给面子,实在是两国之间的交情不深,一度兵戎相见。加之此前接待的奥斯曼帝国使团,了解到沙俄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