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帝王心术的需要(3/7)
。
算经以及实学的内容,占比达到了一半左右。满分一百份的卷子,算经和实学低于六十分,你就别想中举了。
相比之下,八股文的好坏,则更为主观一些。经意诗赋就考一场,重要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之所以是两广,自然是因为广西巡抚那边,也选择了同样的标准,目的自然是为了拍马屁。
巡抚固然可以不鸟总督,但没必要谁会这么干呢?贾琏在代总督的期间,对广西方面从没有指手画脚,这就很可以了。不像当初的王子腾,又是要钱,又是要粮食,还要人的。
科举这种考试方法太不人道了,贾琏很早就想改了,但最后还是觉得不能碰,这玩意太敏感了。
三场九天,前后二十天时间的乡试结束了,这次改卷比以前要轻松多了,主要是算经和实学,都有标准答案。
说到难度呢,在贾琏看来,就是初中物理化学的一部分水平,还不包括电学,架不住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从头学起,还没老师教。
这个就很吃天赋了,写文章这个东西,说的难听一点,读多了,写多了,成熟练工了,总能写的有点样子的。数理化呢,不懂就是不懂。
两广好些所谓的颇为声望的秀才们,在数理化上栽跟头了。
说到这个声望,在这个时代还是很有用的,但这玩意是可以人为打造的。比如你很有钱,请几个所谓大家过来聚会,写一篇文章,让他们吹捧一番,银子给够了,什么恶心的话都能吹出来的。这毕竟是个很小的圈子,花花轿子互相抬嘛。聚会结束,自费出版文集,免费赠送,名声就来了。
但数理化玩这套不行的,不信?来,这道题你来做做看,会就是会,不会就只能写个解,然后坐那发呆。
嗯,乡试之前发生了一件趣事,就是不少秀才们,跑到技校去听课了。
丢人么?嗯,为了科举顺利,不丢人。
你还别说,不少人拿着题目去技校请教,还真的有用。
乡试顺利结束,还真的出了几个数理化成绩很好的人,这些人无一例外都在前十名的行列中。
如果说河南的事情给这个天下一个震撼,两广的乡试就是一场飓风。
要知道,读书人是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