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节(5/8)
数,依葫芦画瓢做出来的。
就好像你训练一条狗按照顺序去拉开关按按钮,形成条件反射之后狗也能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给你生产出一辆汽车来一样,有着全套的图纸和工艺参数,军用科技要是连样品都做不出来,青鸟就真的要怀疑他们的技术水平了。
但军用科技所取得的成绩也就这么多了,他们成功做出了样品,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缺乏相应的基础理论和对应的技术突破,想要仿制反重力引擎容易,但想要吃透这其中的技术,甚至完成逆向研发,以此来开发新的产品线,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除非军用科技有人能天才到搞定反重力引擎所需要的全套理论突破,否则他们就只能依照青鸟的图纸依葫芦画瓢的只做出这一款成品来,甚至连调整工艺参数放大产品都做不到。
这也是青鸟之所以敢于拿出这种级别的技术和军用科技交易的底气所在,一方面是这种级别的技术确实是个香饵能钓来军用科技的兴趣和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青鸟确信军用科技的技术人员无法解析自己拿出来的技术。
如果是正常世界线而不是这个被公司所统治的世界线,各种基础理论的研究是正常发展而不是被公司利益所驱使的话,以21世纪后半叶人类的科技水平,还是有能力解析反重力技术以及逆向研究青鸟拿出来的图纸的。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仿佛用蒸汽时代的技术去研究冷战时期的超音速战斗机引擎一样,根本看不懂这到底是个啥玩意。
现在,反重力引擎技术就好像一根吊在了军用科技眼前的胡萝卜,想要吃到它军用科技就得拼命的往前伸长脖子,当他们的脖子伸长到极限的时候,他们就不得不再次与青鸟进行合作,以从青鸟这里取得后续的技术支持。
到那个时候,军用科技对青鸟不能说予取予求,但起码是言听计从了。
毕竟在制造出了第一台样品之后,军用科技的高层已经看到了这项技术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市场前景。
要知道在这个世界,即便是到了人类已经殖民火星的2076年,从地球往返太空的方式依旧是成本高昂的火箭,反重力技术相较于大推力火箭,那就像是用超音速喷气机去挑战一战双翼电风扇一样,根本毫无悬念可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