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1/5)
这话若是出自孙之鼎之口还不令人奇怪, 可偏偏胤祉也出言, 纳兰明珠下意识的扭头看向胤祉带着孤疑:“三阿哥……知道?”
胤祉微微抬头, 深深注视着孙之鼎, 试探着开口:“孙太医所想的是否是……疟疾?”
“疟疾?”
“先前有大夫曾针对寒症用药多次, 本官查看药单又发现有大夫后采用了柴胡桂姜汤, 只怕已是发现或是疟疾, 却无法确诊。此药是应对寒多热少的疟疾症状所针对之药单, 并无不妥还。”
孙之鼎侃侃而述:“只是纳兰少爷早年便有寒症的导致大夫无法确定,故而出现误诊。大夫和药物又多杂,反倒是让这病情骤然发展速度迅猛……”
觉罗氏有些不耐烦,又强忍着听着。瞧着孙之鼎有停下的趋势忙插嘴:“孙太医,这能治就快点吧!”
孙之鼎抚抚长须, 点点头又好奇询问胤祉:“阿哥知道是疟疾, 那有瞧见过应该用什么治疗?”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 该书卷三“治寒热诸疟方”中便是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宋代《岭外代答》内著书者周先生曾经提到:瘴疾分为冷瘴、热瘴和哑瘴。
冷瘴是普通疟疾发作表现, 热瘴则是恶性疟疾的表现,至于哑瘴则像是重症疟疾, 亡者多而广。
自他研究则认为不可以纯粹用治疗感冒伤寒的,例如常山或蜀漆等中草药药方来治疗。因为如果病人身体虚弱,再用这种去热的药物来治疗,病人马上就会出现病危……”[注1]
胤祉老老实实的回想着先前从系统书库里翻查到的资料,又在最后忍不住提了一句:“宋代《岭外代答》内著书者周先生也提到过,在《肘后备急方》此书中治疗疟疾有32种方子,第二方名为青蒿散, 是治疗疟疾效果最佳的。”[注2]
孙之鼎手上动作未停,将一张单子交予旁边立着的一名小厮手上:“去,按着药方赶紧抓药。”
随后他才抬起头仔细的瞧着胤祉,这一回孙之鼎也掩饰不住惊叹之色:“微臣虽听闻三阿哥读书甚多,想不到对药理也是颇为精通。”
“孙太医过奖。”胤祉摇摇头,又担心的望着纳兰性德。进屋子这么久,即便吵吵闹闹的声响如此之多,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