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
春苗告诉绿真, 深圳现在很多外资公司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1984年规模是以前所有数量的五倍之多!而外资公司推出了一个新鲜名词——“股份认筹制”。
虽然,大河皮革厂一直以来都按“股份”分红, 定期召开“股东大会”, 人均“股东”, 可那是几个孩子开玩笑取的名头,真正的股份制,才刚传到深圳和上海。
而更重要的是——没人买。
中外合资企业发行的股票,没人有钱买, 或者说没人敢买。一堆堆花花绿绿的人民币换来几张纸, 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 虽然老板吹得天花乱坠,什么“原始股”什么“股息”什么“债券”的,可它一不能当钱花, 二不能当票用, 万一哪天企业倒闭了这就是一堆废纸!
废纸谁会要呢?
可为了鼓励外商来华投资, 当地大型国营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会要求员工购买,算是半强制性的,譬如买一百块的股票, 单位给出五十块, 自己只用花五十块。
可就算是五十块, 被迫“买”到的人也苦大仇深,老大不乐意,宁愿上黑市换成人民币,哪怕只换得到六十块,也多的是人愿意拿出去。
“姐姐的意思是……”
“我有同学在合资企业上班,他们员工价比对外发行价便宜, 咱们再从员工手里买的话只需要花一半的钱。”
崔绿真眼睛一亮,她从很多国外的政治经济学书上看到过,虽说鸦片战争前后我国没少受“股票”的毒害,可今时不同往日,没必要还如避蛇蝎。她始终相信,任何东西都是双刃剑,同一个盒子,用得好了就是聚宝盆,用不好那有可能是骨灰盒。
而股票交易这个大池子,就是一个“盒子”,是好是坏单看怎么使用。“姐你看能不能这样,我先研究一下,过几天给你答复怎么样?”
“行,你尽快,要书的话我给你寄?”
“谢谢姐,我去经贸大学图书馆借。”
正巧元旦节放假,胡峻也难得有休息天,约上菲菲曹宝骏,四人去图书馆,她说关键词和要求,其他三人就帮她找相关书籍。
可惜我国刚冲破资本主义国家封锁没多久,国内出版的经济金融类专著凤毛麟角,而且更多都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