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颁奖季临(3/4)
就能百分百的提名,且只要你的作品符合奥斯卡评选的最低水平线,水出来一个奥斯卡小金人也不是什么事。
后世的《拆弹专家》就是凭借着金钱攻势,在一众竞争对手中成功捧杯最佳影片。
当然了,这里面也是涉及到一个值不值得的问题,毕竟拍电影是为了赚钱的,而要想利用奖项扩大知名度,卖出一个好价钱,那么公关费用的支出就必不可能太夸张。
否则,亏本的买卖谁会做啊。
整个的颁奖季完全就是套餐化运作,这又促使了影片之间相互竞争的加剧。
所有想要得奖
的参赛者都只能被动或主动的往里头投入金钱,来确保自己起码不要被歧视性对待《拯救大兵瑞恩》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就吃了这样的亏,太过骄傲,不愿迎合,结果被米拉麦克斯的《莎翁情史》最终翻盘,错失当年的最佳影片。
原本一开始,所有的影评人都看好这部二战佳作,可是那又怎样呢?还不是翻船了。
这也让大家越发的尊重评委们定下的这种规则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下,在加上政治正确的因素越来越严重,奥斯卡的口碑也是每况愈下。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至少在这几年,奖项的含金量还在被人认可。
于是乎,整个发展出来的灰色经济产业可能比颁奖季本身更让人在乎,好莱坞的那几家专业游说公司,一年赚的就是这几个月的钱,却也活的有滋有润。
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这种结果呢?
反正,谁也不在乎不是吗?就让时间来定夺这一切。
并不是所谓的黑幕重重,也不是梦幻美好、公平阳光,正如好莱坞永远不是个努力、有演技就能成功的地方
莱曼当然知道这些,他也没有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那样迷之自信的念头。
恰恰相反,他很谨慎,也愿意遵守这种行业规则的形式。
毕竟如果真的能获奖,对于自己的收益绝对要比投入来的要直接、也更好。
他都思考过,再加上两部电影产生的收益,很大一部分到了他的手上,哦,不对,其中大部分是工作室的共同收益。
他跟瑞恩商量过,瑞恩也认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