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往深里挖(求订阅推荐)(2/3)
“那部电影也有类似的设定,故事也很有新意,所以如果我们也要拍一部发生在现代社会的丧尸电影,就不能走重复的路子,主角团也不一定就每次险象环生,战胜危机。你懂我意思吗?”
“虐主?”埃里克-纽曼一脸的疑惑。
莱曼干脆从办公桌上找出张白纸,又从一旁的笔筒拿出一支铅笔,悉悉刷刷画了一个场景图,类似于一个火车站,边画边说道:“丧尸题材的作品,无论是漫画还是游戏,甚至是我说的那部《生化危机》,都走出了自己的路,要是一味的还原《活死人黎明》也只是啃老本,没有新意,也不一定会被市场接受,所以必须要创新。你的剧本里,我看不到太多的创新。”
“那要怎么样设计情节发展呢?”
“人性。你想,一个突然骤变的社会,民众遇到类似末日一样的感染危机会发生什么呢?每个人的选择,在灾难面前的抉择,难道没有意思吗。把视角从丧尸身上放到人类身上。”
“篇幅会不会太大了,很难具体的表现。”身为编剧的埃里克-纽曼一眼就看出了问题的所在。
人物群像一向最难刻画,这也是为什么电影很少把格局放大的原因,比如《后天》,明明是全球性的天灾爆发,也只是锁定了纽约这一个城市,一群受难民众,也是同理。
莱曼点点头,满是赞许:“你说的没错,所以我们要主动缩小场景来具体表现发生的故事,你说,在一辆行驶的火车上,有感染者混进来,会怎么样?”
说着,把画好的场景图递过去。
狭小的车厢里,一边是受到感染的丧尸,一边是惊慌失措的人群
“这创意绝了。”
扎克-施耐德在一旁看着,也忍不住说道:“以行驶的火车作为场景载体,直接加剧戏剧的冲突。非常的有意思。”
“因为是突然发生的,所以才考验民众会作何反应?”
埃里克-纽曼继续说道:“一整个车站全都变成炼狱,求生的难度被无限的放大?”
“没错,就是这样。”莱曼点头道:“所以这样的一部电影更加考验群像,并不是集中在单一的几个主角身上,也没有一贯丧尸片喜欢的血腥大尺度镜头,只是比较残酷。”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