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1章 被上层力量压缩的创作时代(5/6)
是暗暗努力不辜负莱曼对他的期盼。
当然,莱曼比较现实,作为一个穿越者,要不是温导自己攒劲,他是绝不会捧的,只是这话不能说出来而已,他难道还能说:“《海王》你丫拍挺好,我就不换人了。”
这种功利性,却是不能言说的,虽说在温导自己看来,一直是莱曼给他机会,毕竟在他苦逼的大学刚毕业的那段日子里,各种碰壁的现实告诉他:没人提携,他连入行都满是门槛。
一些感激的话,莱曼听着心里起疙瘩,赶紧把话题转向旁处。
项目都进入筹备阶段了,一大堆的事需要解决,温导还得连日的着手建组,把幕后团队拉起来,道具、服装等工作进度也得操心一下,哪那么多时间可以浪费。
话分两头。
就在温子仁甄别《海王》这种类型的作品所需要的拍摄人才、招揽大将;
莱曼开始上手《夜行者》的后期工作时,《美恐》第一季杀青了,除此之外,亚马逊旗下的流媒体事业部也跟着发布通告,说他们正在规划自制内容,首部原创剧确定为《阿尔法屋》。
嗯,一部中规中矩,以华盛顿为背景的政治喜剧,由《杜恩斯比利》系列的作者加里-特鲁多编剧。
剧中的主角是
四位共和党参议员,然后找来了亚当-伯恩斯坦(美剧导演,成名作《我为喜剧狂》,拿过艾美奖提名)负责剧集的具体执导。
当然,这个消息一出,奈飞嗤之以鼻,觉得亚马逊的流媒体部好不要脸,模仿他们的创意,莱曼更是没放在心上。
他是知道亚马逊的拍摄模式有多坑爹的,这么说吧,为什么流媒体里只有“奈飞出品”被观众追捧,而非什么“亚马逊出品必属精品”?
是亚马逊差钱,不敢投资?
no!
是因为流媒体们虽然都喜欢利用大数据精确、垂直对接相应用户,但奈飞只是用数据作为参考,具体怎么拍都是导演编剧自己看着办,习惯性挥舞着钞票发动这些人的主观能动性,但亚马逊呢,讲个笑话,它是规定死了多少多少集必须要出现矛盾冲突点,多少多少分钟主角要有精彩发挥。
不是行业内的人很难想象得到这种被指挥、框架定死的压抑感,创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