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 章(养生锅)(4/6)
圆了。年轻人正是能吃的时候,几人吃了几十串还嫌不够,嚷嚷着叫宋暖次日多准备些来。
宋暖第一日对自己的销售额预估的过于保守,食材满打满算,才做了两百多串串香,最终卖了八百钱左右。如今汴京城的物价行情和后世相差不大。街上杀鱼的熟练工,一日赚百文,普通百姓,一月也便入个两三贯钱,汴京城租房买房其他开支都不便宜,好在生活便利,百姓的幸福感很高。
总得说来,这八百钱和后世的八百块相差不大,只是购买力要高一些。除去成本,她第一日便有五百钱的利润,如此算来,不出意外,宋暖这位“汴漂”也成功跨入了月万行列。
晨光熹微,宋暖简单梳洗,吱呀推开厚重的木门,小走几步,便到了烟火味十足的早市。卖朝食的摊贩都埋头忙活,早起的食客们脸上总有未散的倦意,连鸟叫都显得疏懒。
宋暖昨日观察过,虽则汴京人喜甜,可对辣味并非完全不能接受,他们更喜甜辣,今日宋暖打算将鸡肉串腌制一番,做白切和腌制两种口味的。又买了几样豆腐制品,一种萝卜肉丸子。这几样都是在一家店里买的,宋暖亲看了制作过程,做萝卜丸的老妇戴头巾,时常净手,很是干净。
如此,食材便多了六七样了。
回来时路过卖人参药材的店铺,店家卖的人参品相不错,价格却十分便宜,摆在红枣干菊花旁边,完全不似后世被放在名贵盒子里的身价。宋暖这才想起,苏轼给朋友写过这样的信:“必欲寄信,只多寄好干枣、人参为望。如无的便,亦不须差人,岂可以口腹万里劳人哉。”
可见此时的人参只是零食身价,算不得名贵。人参之所以能翻红,后世被炒出那样的天价,还得等数百年后,遇到那个改变它身价的男人——李时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提到人参“能治男女一切虚症”,正是因为李时珍这个带货王,后世的人参才水涨船高。
果然,自古以来,姓李的男人都是带货的一把好手。
无论如何,此时的人参还只是个与干枣地位齐平的寻常物。
价格便宜,宋暖自然买得起,她很豪气地买了一包人参。
经过昨日观察,她发现汴京人尤喜养生,放一些人参和山茱萸,汴京的食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