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何以成家(2/5)
“看完了也看不出什么来,趁着荆轲照看同伴没什么空挡,你把舆图和匕首原封不动地放回去。”白桃琢磨着,又嘱咐道,“切忌不能鲁莽,要打起一万个小心。”
郑国满脸疑惑不解,“我们盗出来为何还要还回去?他要是拿着这见血封喉的毒匕首刺杀君上,那可如何是好?”
“呀呀,刺杀。”
白桃耳朵转了转,软糯的桃花腮上浮动了一层兴奋的笑意,“那真是太好不过了,若是一人刺杀,得一国送葬,岂不大妙哉。”
郑国:“”
“妙哉妙哉,妙哉。”
小狐狸拢着白裘,边呢喃边融汇着光影走进了山窟绿意的深处,消失不见。
燕国派使臣荆轲觐见秦王。
觐见之前,先在驿站驻扎两月。
曰:“燕王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于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以奉守先人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首,及献燕督亢之地图,燕王亲自函封,拜送使者于庭,今上卿荆轲见在馆驿候旨,惟大王命之。”
嬴政和百官查阅督亢舆图,樊於期之首。
不作伪。
遂以九宾之礼,于良辰吉日在咸阳宫召使者觐见。
九宾之礼,殿内依次排列九位礼官,高声呼唤,上下传颂,是列国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
源自周天子,礼崩乐坏后传至战国已经大大简化。
但对觐见的使者以及背后的国家象征的意义是极大地看重。
一是宣示秦国国力。
二来自然是邦交迷惑手段,对其他窥伺的国家,表达秦国对和列国积极结盟的讯息。
觐见前三日。
咸阳街道已经开始扫水扫道,待在骊山大营的李信小将军更是调遣了一列无比精锐强壮的死士来此专为护卫秦王,更为了展示秦军风貌。
王府里。
李信下了马,甩着赤金环鞭,摆着大黑斗篷,踏着软靴轰轰烈烈地走进了后院马廊。
王奔少将军正在细心梳理心爱的红鬃烈马,依偎的如亲兄弟一般,乍然被李信这个八尺糙汉一巴掌捅过来,差点掀翻在地,“嗯哼,李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