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 “没良心炮”轰死威灵顿,联军粮弹断绝(6/7)
当地人疯狂砍树,不眠不休,不服就车轮放倒~
随军工匠在海边指挥那些半吊子该怎么做,怎么做。
蒸汽船牵引驳船,拖着黑烟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进入第聂伯河,卸下士兵和物资。
吴军的调度能力堪称一绝。
就地取材,就地调配。
感谢大自然的赠予:煤炭、木材、奴工。
船队绕过了中间的克里木半岛守军,暂时没空搭理他们。海陆封锁之后,半岛就是守军的巨大坟场。
……
海运终究是快人一步。
半个月后,吴军将 2万人布置到了赫赫尔松防线,联军才姗姗来迟。
没办法~
夏季道路糟糕,泥翻地。
联军想夺取赫尔松,就必须带上足够数量足够口径的大炮。轻步兵突进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大炮怎么攻城??
当时间进入 10月份时。
战局陡转直下。
吴军蒸汽战舰开始上溯,在第聂伯罗彼得洛夫斯科河段击毁所有浮桥,切断了两岸联系。
然后,继续沿河北上,把基附近的浮桥也炸了。
……
欧洲震惊。
一名在现场目睹了战况的记者花 3枚金币购买了一匹骏马,飞马返回柏林。
次日上午,
报纸加急头版刊印:突发!数百万士兵被困第聂河东岸!
午后,柏林当局查封报社。
将报社上下一网打尽,宣布这名从前线返回的记者为普奸,判处绞刑。
次日,
所有报纸重新报道:
联军数百万将士在前线鏖战,战况平稳,或在圣诞节前班师!
……
一切依旧歌舞升平。
维也纳、柏林、伦敦,生活依旧是平静而有序的,只是众多男丁都上了战场,城镇显得有些冷清。
街道来往皆妇孺、老人。
仅仅数日后,最新的征兵报道又贴出来了。
这一次,把年龄下限放宽到了 13岁,上限抬高到了 60岁。
……
各国君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