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朝堂论辩(3/4)
往上躬身行礼:起奏陛下,老臣实实在在的惭愧,那杀害小王爷赵煜的凶犯,眼下已然被开封府办差官徐良跟白云瑞缉拿到案。
哗啊~~~人们就是一阵的骚动,李天翔心头一动,心说,哦,黑老包,你说的是那死人吧,我倒要看看你怎样让这死人招供?
可仁宗天子对包大人这话颇为不解,接着就问,包卿,既已拿获凶犯,因何又说实实在在的惭愧呢?
这也是群臣不解之处,满朝文武那眼睛唰拉一下又碰到了包大人身上。
就见包大人微微一叹,陛下,虽说已拿获真凶,但是在拿获之时,那凶犯自知案情重大,罪孽深重,因此最后他是服毒身亡。
哗啊!~~~朝堂之上又是一阵骚动。
李天翔崩儿一下又蹦出来,哼哼哼,包相爷,既然你说凶犯业已自杀身亡,你又如何断定此人就是杀害小王爷的凶犯呢,莫不是你巧言狡辩的脱罪之词吧。
包大人对这话啊,此刻权当是耳旁风,对李天翔连正眼也没瞧上一眼。可李天翔这个问题,也是正是皇上跟群臣的问题啊。
因此仁宗天子就问,对啊,包卿,如何判定这服毒身亡之人,就是杀害小王子的罪犯呢?
此时,就见包大人一伸手,从袖筒之中摸出一个奏折,往上拱手,陛下,老臣业已修下本章,关于小王爷遇刺一案,以及如何认定凶犯之前因后果,在奏章之中皆已讲明,请吾皇陛下龙目预览。
当值的中官紧走几步,呈交四帝,赵祯接过来趁着蜡火头前前后后这么一看:哦,原来如此。
书接前文。
话说在朝堂之上,以李天翔为首一十八个大奸臣,咄咄逼人,就想看看包大人未能破获小王爷遇刺一案,他究竟怎样向皇上交待。
可出乎李天翔的意料之外,包大人是镇定自若,当时呈上一份本章,李天翔就眼瞅着四帝仁宗看完了本章,是连连点头,啊,原来如此。
那位说,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包大人这份奏折里面又说了些了什么呢?
原来呀,约莫在两个时辰之前,包大人在开封府内二堂召集老少英雄,大家伙就彼此商议,说这杀害小王爷的凶犯席无双,他临死之前留下这个柳字是怎么个意思?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