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学术界要迎来大地震了!(4/6)
音有开合,声有轻重。
基音为物体整体震动产生,泛音音为局部振动产生,组合在一起的复合音,才是人们听到的声音。
曾国藩《冰鉴》里便曾说过,声是入耳听觉反应,音是发音器官快闭合时感受到的对声的反应。
所以,有云----“声声入耳”,而后“余音绕梁”!!
“真是叹为观止”
专家们彼此对视,心神激荡。
“毛老,您研究华夏古音乐理论的,能以那些理论定一下黄钟吗?”
听闻李景霖的话,毛老连连点头。
“这个简单,根据典籍的记载,以及现代对声学公式进行计算,能确定黄钟定音法,071寸直径的竹管,横排90粒黍即为长卧槽!!”
毛老震惊的看向李景霖。
你一开始就想到这了?!
“快快,看看看看看”
其他的教授哪还能意识不到李景霖提到黍的用意?!
“黍来了!!”
刚想说,一位教授便扛着一大袋子的黍来到了板房中。
“饱满的不饱满的,带壳的脱壳的我全带来了!”
“行了行了一边去!!”
一堆人迫不及待的开始数黍。
小粒黍,数起来是真要命。
但动力十足!!
“快!测音!”
初级的测音工作迅速展开!
不多时便有了答案。
“是黄钟,虽然有偏差,但偏差的波动值完完全全是在允许范围内的!”
“小李同志,还要别的吗?!”
听到问话,李景霖毫不犹豫的找来一条毛巾,包裹住骨管,堵住一边口。
开始往里放那些专家数出来的黍粒。
“要1200粒!”
专家毫不迟疑。
一群华夏学术界的大牛,就在这件小板房里,开始数起了黍粒。
“800了!”
“9001000”
“1200!卧槽!卧槽!我懂了!!”
当1200粒黍放入骨管中,刚好填满骨管时。
全场再一次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