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进宫面圣(2/3)
刘禅像个做错事被家长发现的孩子般不满地嘟囔道:“又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唉,算了,当朕没说”。
赵骥看看刘禅又看看董允,毫不犹豫地就帮腔说:“臣之前不是跟陛下借了些钱吗,臣愿意拿糖来抵债,请陛下恩准”。
刘禅蠕了蠕嘴唇,脑子有些反应不过来,朕今天不是第一次和赵骥见面吗,什么时候借过钱给他,朕自己手头都没余钱,哪来的钱借给他,难道是朕记错了?
黄皓的反应就快多了,他赶紧朝刘禅猛眨眼睛提醒道:“陛下事多易忘,镇东将军之前建糖坊短了本钱,是陛下看在关家小姐的面子上借了一部分的嘛”。
“哦,对对对,哈哈哈,朕一时都把这事儿给忘了”,刘禅脸上乐开了花,心中已经把赵骥倚为朝廷柱石了,“行,朕准了,你就拿糖来抵债吧”。
赵骥眼珠一转,有了新的主意:“以臣愚见,陛下不如拿之前借给臣的钱作本参股糖坊,这样以后定期都能有分红,臣把这些分红折成糖,每月给陛下送进宫来,可好?”
“好,爱卿果然体恤朕意”,还钱是一锤子买卖,入股分红可是细水长流,一想到以后每个月都能吃到糖,刘禅立即就把对赵骥的称呼换成了爱卿。
“陛下!”董允狠狠瞪了赵骥一眼反对道,“陛下是天子,岂能参与商贾贱业”。
“董侍郎此言差矣”,赵骥针尖对麦芒地反驳,“素闻丞相好管仲之学,以蜀锦作保铸造直百钱,就连东吴商人都接受流通,朝廷财政由是大为改善,难道董侍郎的意思是丞相是在以贱业治国吗?”
诸葛亮推崇管仲是人尽皆知的事,而管仲堪称中国的贸易战、经济战鼻祖,诸葛亮效仿管仲在通商贸易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财政状况比刘备刚入蜀时好得太多。
皇帝做生意和政府重视商业是两回事,赵骥明显是在混淆逻辑,但三国时很多商贸领域的概念还没形成清晰,所以董允立时噎住还不了口。
刘禅见董允吃了瘪,简直比吃糖还高兴,一个劲儿的夸赵骥:“爱卿说得对,说得对,我这就是跟丞相学的”。
趁着皇帝在兴头上,赵骥抓住机会顺杆往上爬:“臣想请陛下给糖坊赐个牌匾,有了御笔的招牌,生意肯定也能更火红些,分红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