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联姻借势(2/3)
八辈都给我查清了”。
洛阳,曹叡再次召见了陈群:“陈公安插细作到关中的事进行得如何了?”
“回禀陛下,’影子’已经成功接近到赵骥身边了,但对方警惕得很,’影子’还没有彻底取得他的信任”。
“很好,这事儿不要急,慢慢来”,曹叡点点头表示肯定,“不过赵骥是个小人,奸诈不逊孙权,之前河东一战就是明例,朕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你要当心他识破’影子’的身份,然后将计就计反过来摆我们一道”。
陈群赶紧补充说:“请陛下放心,臣已经把’影子’的母亲送到了臣的颍川老家,他在青州的家乡那边也有安排,蜀人是查不出什么来的”。
“那就好”,曹叡用手指轻轻敲击着案首思考了一会儿,“对了,清河公主告诉朕,她愿意为了国事委屈自己,但她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要借着细作往来要了赵骥参军赵直的脑袋当聘礼,清河公主说她的一生全是被这个赵直害的,你想想办法”。
“臣领命”。
……
自从被召见后,赵骥那边就再也没有了动静,但隐蕃却不以为然,每日仍然正常地做好决曹掾该做的公务,闲暇之余则热衷于参加年轻士人们举办的聚会。
本来以隐蕃的出身和职务是没有资格参加这种聚会的,但大家都知道他前不久被镇东将军单独召见问策,整个关中能得到这种待遇的人可不多,大家都有心在他正式获得重用前就建立起私交,于是纷纷上门拜访邀请。
赵骥的班底本就年轻,最近又吸纳了不少朝廷重臣的子侄,如杜祯、柳伸、句安、向条等人都是靠着父兄的荫庇出仕的,这些年轻人时常举办私宴,在席间喜欢或针砭施政,或探讨学问,或分析天下大势,但他们的才情和见识都不如隐蕃,一来二去,最初的讨好结交竟渐渐变成了发自内心的钦佩。
隐蕃在长安的名气随着年轻士人的口口相传变得越来越大,以致于有次赵骥召开幕府会议时,就连郑度都提起了这位声名鹊起的才子,整个民间舆论隐隐有赵骥如果不重用隐蕃就是错失大才的风向。
终于,赵直的调查有了结果,据细作回报,隐蕃的确是土生土长的青州北海郡人,他幼年丧父,靠着祖上积下的田地才勉强授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