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王濬造船(1/3)
上庸郡太守府,宗预一脸困惑地看着手中的一份报告:最近市面上出现了一伙商人,正在大量收购成年老木,而且还是阴干了的那种巨木,收购量非常大。
这件事立即就引起了宗预的警觉,因为上庸是驻扎有蜀汉水师的,宗预非常清楚阴干的巨木可以拿来做什么用途——造船!
为了进一步确定对方的真实用意,宗预特意吩咐太守府的属官扮作伐木商人,向对方兜售新砍伐的、尚未阴干的木料,果不其然,对方一口就回绝了。
新伐的木料是不能用来造船的,不然是会霉烂或者虫蛀的。
确定了对方意图后,宗预马上派人暗中调查这伙商人的身份,如果对方是魏人或吴人的话,那就很值得留意一下他们的水师是不是会有什么动静了。
情报,总是藏在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蛛丝马迹中。
三国末期,东吴建平太守吾彦发现上游有大量木屑漂下,他判断驻守益州的西晋军队肯定是在打造战船,于是立即向东吴末代皇帝孙皓报告要求派遣水师封堵峡口。
可惜,这一重要情报并未引起孙皓的重视,随后的西晋灭吴一战中,直到孙皓投降时,晋军也无法从陆路攻克早有防备的吾彦所据守的城池,但西晋益州刺史王濬(jun,四声)却率领水师顺流而下,成功攻克了东吴都城建业。
与原本的历史轨迹巧合的是,这次在上游造船的还是王濬。
面对太守府属官的盘查,王濬毫不遮掩地亮明了自己的身份:“我是楼船校尉王濬,奉骠骑将军命令前来上庸收购木材”。
王濬是弘农湖县人,赵骥攻陷关中那年他刚满二十二岁,时任河东郡从事,等到河东郡也落入汉军控制后,家在弘农的他没怎么做思想挣扎就选择了降汉。
赵骥自然不会错过这位在唐宋两代都享祭武庙的名将,点名让王濬进入自己的参谋部学习历练,而王濬也很快就展现了自己在战争方面的天赋,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战役方案制定,并跟随赵骥亲身参加了后来的河套之战。
在决定攻打襄阳后,摆在赵骥面前的一道难题就是自己麾下没有水师,也没有成名的水师将领。
要是没有水师的话,就算成功从魏军手里夺下了襄阳,后续赶来的吴军单靠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