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实话实说(2/3)
下听令协防。
送走魏延后,赵骥当即下令姜维率本部兵马进驻函谷新城接替柳隐,直接顶到与魏军对峙的最前线去,然后让柳隐率部回撤郿县休整,加强对汉中方面的防御力量。
安排妥当后,赵骥留阎宇守长安,自己亲率李球部三千人马往箕谷去赴诸葛亮的约。
抵达箕谷后,赵骥让李球占据险要卡住谷口,然后在鄂焕及三百重甲士的护卫下进入谷道与诸葛亮会面。
与慎而重之的赵骥不同,诸葛亮乘坐的四轮车旁不过侍童两人、随从数名,且均未携带兵刃。
赵骥有些不好意思地逐退了三百重甲士,只带了鄂焕一人骑马上前相见:“丞相,你清瘦了”。
“国事繁重,不得不瘦啊”,诸葛亮虽然面色憔悴,但双眼依旧自带摄人心魄的一股威严,“不舍奇袭襄阳,好魄力,好计谋,好手段呀”。
“我没丞相肩上的担子重,不用顾什么大局,自然敢用险”,赵骥不敢看诸葛亮的眼睛,“君子与小人相争,君子总是会吃些亏的”。
诸葛亮听赵骥说得有趣,忍不住轻笑一下,看神态似乎就是长辈在和一个晚辈闲谈一般:“不舍谦虚了,夷陵之战你向先帝献计游击于湘水以西时,我便知你腹有良谋,非池中物矣,所以才会向先帝推荐于你”。
“后来你接连平定南中、奇袭关中、攻克河东、克服襄樊,的确称得上是我大汉第一名将”。
赵骥尴笑一下:“丞相过誉了”。
“可我有一事一直不解”,诸葛亮羽扇轻摇,淡淡问道,“我自问并没有对不舍做过什么,反而还有举荐之恩,为何不舍自平定南中时起就对我抱有戒心”。
赵骥沉默以对。
诸葛亮挥挥手,示意身旁的侍童和随从全部退下:“此间只有你我二人,出你之口,入我之耳,我如今残躯一副,犹如风中之烛,不舍难道还有顾忌不成”。
赵骥思虑片刻,终于下定决心,同样吩咐鄂焕退开,然后娓娓说道:“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梦里先帝兵败夷陵后,汉室内忧外患,危在旦夕,幸得一位千古名相东和孙权,内修政理,而后奖率三军平定南中,终于使大汉度过了最危险的关头”。
诸葛亮听得诧异,千古名相指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