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大朝仪!正德朝堂的变化!(2/7)
融的假象!
这句话对朝廷而言同样是如此。
一直到了宫门大开,百官鱼贯而入,那位传奇中山侯却是依旧没有现身!
执掌九大衙门的大九卿,吏部尚书(大冢宰,天官大人)马文升、户部尚书(大司农)韩文、兵部尚书(大司马)许进、礼部尚书(大宗伯)韩文、刑部尚书(大司寇)闵珪、工部尚书(大司空)李善、通政使(大银台)张缙、大理寺卿(大廷尉)耿瑛、都察院都御史(大司宪,总宪)张敷华带着自己辖制衙门的官员安安静静地站立在宫门之外,而内阁首辅(元辅大人)刘健、东阁大学士谢迁、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三位内阁大学士则是立于他们之前。
赐座即是确立正德朝堂的政治格局!
“都是六大营筛选出来的精锐!”
满朝文武,纷纷穿上最华贵的朝服,有赐服的则穿上赐服,向着皇宫赶去。
紧接着下一人就是兵部尚书刘大夏,被小皇帝抓住机会逼迫其请辞致仕,甚至还不能返乡离京,就这么被圈禁在了京师里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遭到清算。
令行禁止,饱含了很多东西,平时不扰民、战时不溃逃、战后不抢功等等,新军将士操练至今,这些军令早就铭记于心,汤昊只是提前警告他们一番罢了。
察言观色是群臣立足于朝堂的基本功!
刘健目光扫视全场,一个个地观察着这些勋贵,最终得到了一个悲哀的事实。
包括英国公张懋在内,没一个可以统兵出战的。
正德二年的第一天,前来朝见大明皇帝,道喜恭贺,又岂能空手而来?
“你就不能晚点走吗?”
刘健眼中闪烁着精光,面无表情地打量着这些勋贵。
随即汤昊登上高台,一身铁甲,异常威武。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台下将士振臂高呼,以此回应他们的主帅。
再之后就是前任都察院总宪屠勋,同样被逐出了朝堂,好在皇帝陛下给他留下了最后一丝体面,该给元老重臣的待遇一样没少。
相比于小皇帝刚刚即位称帝的时候,这短短半年时间,大明朝堂之上发生了太多的争斗是非了。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