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十年级 第一节 第一周(4/7)
孩子很善,很有责任心。儿子就是一个很温暖和有责任心的孩子。
但是如果关注太过仔细,没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过程,孩子还没能发展出能力来。这种能力就是我自己能吃透我的转化,我自己能吃透我的情绪。
所以,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他酝酿和消化,而是我们比较早地参与事件的处理,没有让他去调节,就剥夺了他成长的空间。
所以,要非常谨慎的是不能让孩子变成“妈宝男”的状态。
因此,让孩子作一会儿,沉沦一会儿,家长就当一个心安理得的旁观者。假如过一段时间他走出去了,我们再来聊一聊;假如还没有走出去,我再用他能接受的方式参与,而不要太早地介入。
第六点,当我问,儿子这么大脾气,我怎么与他工作时,老师谈到了最重要的点,是说我对孩子的关注和付出,已经触及了我和孩子之间的序位。母亲是尊贵的,我是爱你的,但是我不会对你有任何祈求,我不会因为你的脾气而小心翼翼。如何要做到既有母亲的尊严,又有母亲的慈爱?
具体的方法,老师也给了,我要向孩子表达我的需求,要让孩子为这个家庭做贡献,从细节开始。
其实,孩子的挫败感,可能会来自于此:我的母亲全力以赴地对我,照顾我,但是无论我自己,还是母亲都会觉得我没有那么好,这会让我产生巨大的不安。(举家搬迁到这,妈妈全职照顾我,但是就算妈妈再小心翼翼,不愿意表露出来,但我仍能感觉到,妈妈对我不太满意。而且,我自己也真的对自己也不满意:我真是糟糕透了,家里付出这么大代价,可我还是这么烂!)这种挫败感让孩子很难受!
孩子需要的是,我,需要这个已经成熟的儿子的帮助和支持。“妈妈,真的需要你,妈妈的身体不舒服,你真得干点活啦!”“咱们分分工,我们一起把家里打扫一下。”真的需要他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他给妈妈捏捏肩,捶捶背,是真的做,不是做样子。
但凡孩子能做到这一点,我和孩子的链接就能回来一些;如果他不能做,就找个时间和儿子心平气和地聊一聊,“为什么不能给妈妈捏捏肩,捶捶背,是你觉得我不需要,还是觉得比较尴尬?”
总之,一步一步向前推进。首先,让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