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7章:包希仁使辽之功,大焉!(2/4)
有占过任何便宜。
而今,包拯以一人之力,为大宋争光,令每位官员都觉得:与有荣焉。
欧阳修不由得挺了挺胸膛,心中喃喃道:若是让我去,赢得必然不是这么一点儿了!
陈执中率先拱手,道:“官家,这些……这些不是战利品,但胜似战利品,此乃我大宋使辽的佳话呀,一定要传到民间,传到民间!”
赵祯认可地点了点头。
“包卿,此事办得漂亮,朕当厚赏整个使团!”
包拯微微拱手,继续道:“臣此去辽国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严重的便是辽人对我朝的事情知之甚详。”
“辽人不但知晓我朝每月发生的要事,甚至一些不雅之事也尽皆知晓。”
“比如,我朝有一位假撞柱的御史,欧阳学士被污不修私德等。”
“其中,石守信与富彦国涉嫌造反之事,更是被辽人笑掉大牙。他们称……称我朝官员读书都读傻了,竟会认为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通辽且还要掘坟开棺,甚是愚蠢。对此事,臣实在无法辩驳!”
顿时。
夏竦、王拱辰等都纷纷低下脑袋,他们就是被辽人称为“读书读傻了”的典型代表。
“此外,我在辽国街道的书摊上,见到了我朝往期邸报的抄录版,见到了苏景明的《驳陈条十事书》,见到了欧阳学士的《论不才官吏状》……”
“起初,臣以为是辽国安排有细作藏于汴京,后来方知乃是有黑心的商人将我朝邸报新闻、机密要事等传于辽国,以此牟利。臣建议,应对此进行严管!”
赵祯点了点头,道:“确实该严管了!”
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万事皆可成书。
大宋几乎没有秘密。
上到官员贵族,下到书生商贾,大多都是好大喜功。
做个芝麻大小的事情都想着要刊印成书,以此留名。
而后,在一些黑心商人的经营下,大宋发生的事情,便很轻易地传到了辽国、西夏。
赵祯能想象得到,辽人听闻石介案时,定然甚是兴奋,觉得能做出此事的大宋只能是不断走下坡路。
接下来。
包拯从怀里拿出一本奏疏,道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