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99章:全民大讨论,苏良返京(求月票)(2/7)
若官员都为铜臭奔走,则天下再无良官清官。
赵祯明白,这些其实都是场面话。
这些官员真正在乎的,是此例一开,士大夫官员们的地位与尊荣将会迅速下降。
就像一座酒店的大掌柜。
本来坐在柜台中悠哉悠哉地饮茶看账,突然让其肩头挂抹布,去门口热情迎客,还要弯腰擦桌子,脸面自然挂不住。
一日间。
赵祯便收到了三十多封奏疏。
大多数京朝官们都站在了夏竦、王拱辰那方。
这让赵祯不由得想起范仲淹在新政时,限制官员磨勘升迁,抑制恩荫制度时,官员们激愤的反对之声。
当时,是在砸士大夫官员的饭碗。
而今,则是让士大夫官员们没有那么轻松地吃这碗饭。
赵祯突然有一种错觉,其喃喃道:“朕怎么感觉变法似乎又开始了!”
……
就在这时。
王拱辰也写了一篇文章,名为:《良官论》。
此文的核心为:良官者,有知有德,不被铜臭所误,爱民而非自贱。
这篇文章,乃是为反驳欧阳修《官仆论》中所提的:官,民之仆也。
王拱辰认为,欧阳修是在恭维百姓,沽名钓誉,良官是百姓的父母官,而非牛马。
作为状元,他的文章还是非常具有蛊惑性的。
并且,他自掏腰包,命人抄写了许多份散发在民间,引得百姓瞩目。
一时间,汴京城的全民大讨论再次上演。
有人认为――
官员俸禄皆来自百姓税赋,理应做民之仆,而非高高在上。
齐州发生的“知州坐官道,通判守驿馆”,实乃齐州百姓之幸事。
也有人认为――
大宋向来提倡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官员是天下百姓的管理者,而非牛马。
欧阳修之言,实乃沽名钓誉,恭维百姓,而齐州之策,更是哗众取宠的小伎俩而已。
茶馆、酒楼的文人士子、商人走卒,甚至勾栏中搂着歌伎喝酒的纨绔公子们都在唾液横飞地议论着此事。
甚至,出现了多起打斗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