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0章:御史中丞撞柱,苏景明秀过肩摔(2/6)
,苏良都没有提。
一方面是因为大家都知晓其他益处。
另一方面是因为,钱财乃是当今朝廷的软肋,朝廷甚是缺钱。
至于被一些官员诟病的“士大夫的铜臭之风,为百姓做牛马等”,苏良都只字未提。
他是来献言建策,提供富宋策略的,而非与一些官员抬杠。
赵祯看向下方,道:“朕以为,此举倒是可行,众卿以为呢?”
唰!
三司使王尧臣大步走出。
“官家,臣以为此策可行。不但可提高商税,还能将各个州府的商贸交易连在一起,长此以往,商贸必越做越大,商税也将会越来越多,实乃富国之良计,理应全宋施行。”
王尧臣的话音刚落,夏竦便站了出来。
“三司使有些短视了。我朝商贸本就比汉唐兴盛,人人皆可自由迁徙、自由经商,以商贸富国,臣甚是支持。”
“但是若令一地主官,总领商贸之事,臣觉得有些牛刀杀鸡,除有损朝廷脸面外,更是将主次颠倒了!”
“我朝地方主官,皆是十年苦读,一朝中举之能士,受官家信任,乃知一州。”
“知州通判,皆为与官家共理天下者,总治民政,需兴科举、劝农桑、断狱讼。另有户口赋役钱谷振济之事,都将亲力亲为。若是京幕官知州事,还有戌兵兼兵马都监之责。事务繁多,而今却将商贸放在最前面,实为舍本逐末,轻重倒置。”
“无地方主官主导,商贸亦可兴,如扬州、杭州之地;而若倡导地方主官主导,臣以为必会乱了章法,地方主官皆以商赋为执政目标,那如何兼顾科举、农桑、狱讼、兵事……”
夏竦明显是提前有所准备,话语滔滔不绝,并且只字不提官员脸面荣誉问题,全然讲的是一名地方主官到底应该做什么。
苏良听后,淡淡一笑。
他认为夏竦所言,没有任何毛病,但前提是大宋国泰民安,朝廷不缺钱的情况下。
这时,王尧臣胸膛一挺,道:“夏枢相所言,并无问题,但朝廷当下不是缺钱吗?此策能为朝廷带来巨大收入,为何不能行?”
与此同时,欧阳修大步走出。
“夏枢相,恕修直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