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3章 敬天法祖!(1/3)
在偌大的文化舆论场中,《文史报》上有那么一群以笔为“武器”的职业喷子。
他们这次一登场,就不走寻常路,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抛出什么奇闻轶事,或者热点故事来博人眼球。
反而是在报纸那一方小小的天地里,煞有介事地率先普及起了“敬天法祖”这一古老,而又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概念。
概念定义权才是舆论战中最主要的权力,有了概念定义权,就可以定义符合自己的利益则,接下来不论如何辩论,都要在自己定下的规则范围之内辩论,还可以随时改变规则,让自己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他们追根溯源,先是搬出了《礼记·郊特牲》中的经典语句: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这句话看似简单,实则意义深远。
想象一下,在远古时期,人们对大自然充满了敬畏与好奇,抬头仰望那广袤无垠的深遂夜空,星辰闪烁,日月更替,世间万物在天地的滋养下生长繁衍。
而人类,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从祖先那里继承了生命、智慧和文化。通过祭祀这样庄重而神圣的仪式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表达着对天地和祖先的感激之情。
就好像是在对天地说,感谢您给予万物生长的环境;对祖先说,感谢您赐予我们生命和延续的可能。
这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思想的体现,是敬天法祖思想在古老文献中的生动写照。
接着,他们又提到了《论语·学而》中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在古代的社会环境中,父母的去世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人们会遵循着严格的丧葬礼仪,以表达对父母的不舍和敬重。
而追念久远的祖先,也是家族传承中的重要一环。家族中的长辈会在特定的节日或者场合,向晚辈讲述家族的历史、祖先的事迹。
这种对祖先的敬重,慢慢地在社会中形成了一种风气。当每一个人都能够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用心地追念祖先时,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就会变得淳朴厚道。
就像一颗种子,在每个人的心中种下了善良、感恩和尊重的因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因子会生根发芽,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美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