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教育改革(2/4)
米,一年360斤大米,相当于1亩地的纯收入了,很多家庭为了补贴,也会让孩子上学的。
“要是百姓为了补贴,不断生孩子怎么办?”周明又问道
“周大人,那不是好事吗?每年补贴360斤粮食,就可以换得一个丁口,这样的好事上哪找去?”吴晋笑着说。
“殿下,按照钱峰大人的数据,6-12岁的儿童为5万,那么每年中学毕业可以报考郡学的学生是8000,按照五分之一的录取率,郡学学生是1600人,按照千山书院五分之一的录取率,每年千山书院招生仅为300人,是否少了些?”曾泰提出的疑问
“不少了,千山书院作为辽藩最高学府,必需严进严出,每年300人,是可以的”杨竞觉得这个人数比较合理。
“殿下,老臣有个疑问”张元也说话了
“老大人但说无妨”杨竞和煦的说
“殿下仁慈,允许女童读书,可若有女童考上郡学,乃至千山书院,是否授予女童秀才。举人功名?是否允许女童参加省考做官呢?”
按照梁国规制,女童是不可以考取功名的。读书行,就当你自娱自乐了,但是要是想考取功名,那是门都没有。
“孤觉得,还是允许女童考取功名的好”杨竞沉默了许久,才开口
“殿下,老臣觉得不妥,这样会影响天下士族对殿下的看法的”张元劝道
张元的意思很明白,本来100个功名1000男人争夺,现在变成100个功名1000个男人加1000个女人争夺了,录取率下降了一半,在这个以男性为尊的社会里,肯定会遭到抵制的。
看杨竞就要乾纲独断想要拍板了,吴晋赶紧开口,“其实女童考取功名未尝不可,不过岗位可以限制为王府女官”
王府女官,就是王府内部很多机构的负责人都是有品级的宫女,这种宫女就是女官,像秋华,就是正五品的掌事宫女,同时还是政保司正五品的主事。
吴晋这个方案,很好的统一了各方诉求:杨竞想给女童一个读书做官的机会,张元为代表的传统士子也能接受女性去王府当女官,反正女官的那些职位他们也当不了,王府内部不可能有杨竞以外的男人的。
政治是一门妥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