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灭祝融(二)(1/4)
高无疾率领十万新军,没有遇到几场像样的抵抗便攻下了祝融国全境。消息传回国内,朝野一片欢腾。郑安雅更是欣喜异常,本以为至少会打两场硬仗的,谁知竟如此顺利。究其原因,除了高无疾治军有方、新军作战勇猛之外,祝融国内部的腐朽程度比她们预想的更为严重。
没了油田之后,祝融王先派遣使者到处奔走,企图借他国之力打压高昌国。但各国都不傻,要么虚以委蛇,要么借机狮子大开口。一来二去,祝融国非但没得到援军,反而等来了渤海国向高昌国大量移民的消息。这下西域各国对高昌国更是刮目相看,那些原本没有明确拒绝祝融国的国家干脆把话挑明了:“我们不能因为你们得罪渤海国。” 如此,祝融国的处境更为艰难。
有句话说得好: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祝融王在外四处碰壁折了面子,就把一股子气都撒在臣民们头上。第一个下手的就是高奴祝氏,原因很简单,祝氏乃平民出身,并非王室亲贵,只因猛火油的采掘和提炼都由祝氏控制,父子相传,外人无从得知,因此军队乃至王室都不得不倚重他们。如今高奴县早已沦陷,油田被夺走,祝氏一族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再加上祝融王听闻祝氏的女儿祝惜颜在高昌国炼出了轻油做了官,更加气愤不已,不由分说地给祝氏扣上了“通敌叛国”的罪名。按照祝融王的脾气,祝氏大概率会被灭族,幸好有阮秋霜、曹君歌、高无疾、杜襄成等人看在祝惜颜的面上为他们四处打点,这才保住了族人的性命,但祝氏族长也就是祝惜颜的父亲还是被赐死了,其他族人也躲到穷乡僻壤隐居起来。
祝氏获罪时,其他大家族多以为自己出身尊贵非祝氏可比,作壁上观的多,施以援手的少,等到国君打散了祝家掉转头收拾他们的时候才如梦初醒。为了保命,他们在朝堂上互相攻击、泼脏水、落井下石,以为这样就能保全自己,殊不知他们都是砧板上的鱼肉,只看祝融王什么时候想收拾而已。更要命的是,在长年累月的朝堂倾轧中,国力和民心也被慢慢消耗掉了。
定阳、 阴山两县规模小,驻军也较少,见高昌国大军扑来,稍加抵抗便被攻下。当打到鄜县的时候,由于鄜县城高墙厚,强攻损失较大,高无疾不希望士兵做无谓的牺牲,便先派兵将鄜县团团围住,再约鄜县县令在城外十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