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只有深圳能行(2/3)
钱财,这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力。我真想不到,会遇到这种事情。"
"哈哈!"杨秋武笑道说道:"那里的劳动力很便宜,你们将这笔钱,打入到成本之中,仍然是有钱赚的。"
"没错,瑞士总部那帮大爷们,就是这样想的,所以就继续投资,结果遇上了,更奇葩的事情。" 殷秀敏说道。
"还有更好笑的事情吗?说来听听。"杨秋武满脸期待着。
"当然有啦!" 殷秀敏笑道继续说道:"到后的第二天,我们与当地的领导层开会,问他们为什么投资三年了,还不能正常出货?"
"他们回答道,在三个月前,我们招了大量的本地人,进工厂进行培训,技术工人我们都从别处请来,新招的都是普工。这些普工,我们预计,只要培训一周左右,就能上生产线工作。"
"结果也差不多,新招的工人,培训一两周,就能上生产线。但想不到的是,这些新工人,在工作一个月后,就在发工资的第二天,就绝大部分都消失不见了。"
"哈哈!真是很奇葩呀!"杨秋武笑着回答道。
"到了第二个月,我们将工资调高了20,结果还是一样,一发工资,那些普工,就消失不见了,连人去那里,都不知道。"
"到了第三个月,我们将工资水平,再一次调高到20,结果还是一模一样,一发工资,人就消失。这已经是到了我们的极限,再调高工资,将全部对冲了,我们在当地投资,因税收和地产方面的优惠,所带来的好处。"
"当地的负责人,问明姐怎么办?明姐也没有好办法,只好将实情,全部向瑞士总部汇报,并建议瑞士总部,并建议这个地方不适合投资,应该马上撤资,避免扩大损失。"
"到了第三天早上,我和明姐,就回t国首都,然后乘飞机回国了。"
杨秋武说道:"当年深圳能发展起来,除了乘改革开放的东风之外,政府通过举国体制,迅速完成通路、通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立起完善的投资环境,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这是别的国家学不来的。再加上全国各地,由九年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优秀年轻人,为深圳提供源源不断的优秀劳动力,这也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举国体制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