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朱允炆削藩都是朱元璋逼的(3/4)
胡惟庸案、郭桓案、空印案,杀的大部分都是文官。
这样的做法的确让文官们害怕胆怯,但也让他们的怨气无限积累。
就拿力主削藩的方孝孺来说,他的父亲济宁知府方克勤,曾经可是有“省宪考绩,为六府之最“的评价,却在空印案当中无辜被杀;他的老师宋濂,也因为胡惟庸案被牵连而死。
最亲最敬的两个人,都死在朱元璋手里,方孝儒能不恨?
而躲过了胡惟庸、郭桓、空印三案的文官们,又有多少家人、好友、亲朋被杀,无法计数,他们能不恨?
朱标死后,在儒家文人熏陶中长大的朱允炆,一反朱元璋施政方略,重用文官。
文官们压制了多年的怒火和怨气瞬间反弹,他们不分青红皂白地改变朱元璋制定的政策,他们迫切的希望重新掌权,改善自己的待遇,同时更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而藩王手上掌握的兵权,文官们早已垂涎,他们一刻也不想等待,甚至都不加掩藏自己的私心,大肆迫害朱元璋的子孙。
别的朝代削藩,至少给亲王们一条活路,让他们当个闲散王爷,唯有建文朝的削藩是抄家式的。
下命令的是朱允炆,但执行的可都是文官。
这些文官在朱元璋活着的时候被迫害,在朱元璋死后,就立刻报复在他的儿子们身上。
于是被削的藩王,要么抄家贬为庶人,要么被逼死。
文官们是为了报复,是为了炫耀自己手上已经掌握了的权力。
要不是削藩的脚步被朱棣打乱,估计朱元璋的儿孙,除了朱允炆这一脉,都得死在文官们的手上。”
朱元璋听了陈寒的话,气得暴跳如雷。
心里腾起一个念头,天下文官都该杀!
陈寒的说的结论,他的确没有想到。
不过经过陈寒一分析,也是觉得很有道理。
自己那么打压文官,一旦他们翻身做主了,还不得想法设法改掉自己的政策?
凌汉默默点头。
他就是文官啊。
说实话,现在的文官哪个不对朱元璋有意见?
凭啥我们累死累活,拿的俸禄却没有藩王们的十分之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