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十八弟!(1/3)
徐妙云此刻并未现身,原因是她身体抱恙,这些天一直都在房间里静心调养。也许,朱棣在出征前夕对她说的那些话,他们二人早已在房中私下倾诉完毕,因此这次徐妙云并未前来送行。
朱棣凝视着眼前这三个已然能够独当一面的孩子,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欣慰之情。正当他准备转身率领众将士离开王府,踏上前往永平和大宁借兵的征途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紧接着,张玉神色匆忙地跑了进来,向朱棣禀报:“殿下,府外有人求见。”
朱棣闻言,面露疑惑之色。在这个关键时刻,究竟会是谁前来拜见他呢?按常理来说,北平周边处于他控制范围内的人,此刻是不会来见他的。如此推断,来者很可能是来自北平之外的人。
而如今,他作为奉天靖难的唯一孤军,整个大明境内,除了他的北平燕地公然起兵造反之外,其他人都没有他这般胆量。所以,此刻前来求见他的人,要么是朝廷派遣而来,要么就是那几个周边藩王派来的使者。
“可是建文或李景隆派来的?”朱棣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不满和怀疑。
张玉的表情显得有些微妙,他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回答道:“不是,殿下。”
朱棣的眉头微微一皱,他的心中涌起了更多的疑惑。如果不是建文或李景隆派来的人,那么会是谁呢?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性。
“那便是北平周边,本王那几个弟弟派来的人吧,怕我会把他们卷进去。”朱棣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肯定,似乎他已经认定了这个想法。毕竟,除了朝廷和周边的藩王,他实在想不出还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派人来找他。
张玉的回答依然果断:“也不是殿下,不如殿下前去看看?”
朱棣的脸上露出了惊讶的神色,他瞪大了眼睛,看着张玉,似乎对他的回答感到十分意外。他原本坚信自己的猜测,可现在张玉却否定了他的想法,这让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就在朱棣疑惑之际,一旁的道衍和尚突然笑了起来。他的笑声引起了朱棣的注意,朱棣转头看向道衍和尚,只见他面带微笑,手指掐算着什么。
“大师,你这是何意?”朱棣问道。
道衍和尚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