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小问题不断,大麻烦没有的原理(2/4)
性人追求效用最大化。如果用预期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来解释,你的行为可以理解为一种“规避高损失的前期投资”。即使短期内要花时间、精力,甚至面对他人的误解,但你通过“提前干预”,规避了未来潜在的巨大风险或损失,从整体效用来看,这是非常理性的。
举例来说,如果某件事目前看似只是“轻微偏差”,但你根据经验知道它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那么你立刻采取行动,就是在最大化你“期望中的整体效用”,哪怕眼前没有显着收益。
这与保险机制本质类似。买保险也是在没有灾难时支付小额成本(保费),以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巨大损失。你采取的行为,本质上就是对未来风险的自我保险行为。
二、交易成本与组织经济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ronald ase)提出了交易成本理论。他的基本观点是:市场运作不仅存在价格机制,还存在交易成本,比如信息搜集成本、谈判成本、监督与执行成本等。
你的做法恰好是将交易成本“前置化”。当一个小麻烦出现时,你立刻去调查、处理,相当于在问题规模很小、信息尚未扩散前就把交易成本压到最低。你在“小麻烦阶段”就把事情处理掉,这可以大幅减少“日后再补救”的协调成本、沟通成本和修复成本。
换句话说,你是在利用“信息成本低、行动成本小”的时点,避免以后“系统性崩溃”时高昂的协调、改错成本。比如,一个项目初期的小疏漏,如果不立刻修正,到了最后就可能变成无法收拾的质量危机、法律纠纷,甚至团队信任崩盘。
三、机会成本理论:主动处理的隐性节省
经济学中强调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机会成本。机会成本不是你“直接支付的代价”,而是“因为做某事而放弃的最佳替代选择的收益”。
当别人觉得你“自找麻烦”时,其实他们只看到了你“投入时间精力”的显性成本,却没有意识到你避免了未来必须付出巨大代价所带来的隐性收益。这些隐性收益,就是你“节省下的机会成本”。
举个例子:
你今天花两小时解决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流程问题。
如果你没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