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李宝军的试探(3/4)
,真是无门无派的一张白纸,也再试探确认一下林峰的忠诚度,没问题后,就可以试着重培养成自己的嫡系了。
随即李宝军再次笑的更浓,
“行了,你说的好听,但也得做的漂亮。若是该给的支持都到位了,你却光说不练假把式,做不出该有的成绩,那我也会追究你责任的。”
对此,林峰面色一正,认真道,
“请书记放心,保证完成任务,若做不到,到时不用书记您说,我自己主动请辞。”
林峰这不是乱说,虽然话里仍有技巧,暗藏以后做不到请辞和现在直接辞职没啥区别,对自己来说损失并不大的心思外,但他心里是真有做好的决心和信心。
因为正如李宝军说的,在临清镇这三年,林峰除了把手头的助农扶贫工作做好外,确实思考过如何能帮助这些贫困村真正的摆脱贫困,走上可持续的温饱致富路。
说到这些,其实暗中引导村民们联系记者来曝光报道,也正是因为林峰思考观察,再结合实际的扶贫工作实践后,发现若是方志伟和李春峰这两只苍蝇不除,国家和省里那样多的扶贫好政策落实不下来,真想脱贫是根本不可能的。
那些被贪污的扶贫款,不仅可帮助真正温饱还成问题的村民们解决当下生活困难,同时也可以作为脱贫项目的部分资金,让钱投入到可以看见效益的生产中去,让钱转起来,产生价值,以钱生钱。
纵使林峰有好想法,老百姓们也信任他,可没有钱,没有启动资金,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不靠上面支持,想要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招商引资,带动扶贫,那就真的只存在于专家的言论和报告里。
老板们不傻,没利可图根本不会来,所以还得靠扶贫政策支持启动资金,让村民们自食其力,才是最切实际的。
至于招商引资也不是完全没可能,但前提是要能让商人们看上这里。
这里的路都还自带越野属性呢,交通不方便,怎么可能引来金凤凰。
想致富先修路,虽然已经听起来很遥远,甚至都已经出现在课本上,成为上世纪刚改革开放那会儿,历史气息浓郁的口号了。
但现实情况是,在如今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背景下,这口号仍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