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颖川人杰地灵,汝南四世三公(3/4)
他们也都懂医理,平时家人和乡里的头疼脑热也就不劳烦医工了。”
“刚才我看到了好多家丁,那些人住在哪里?”
“呵呵,阿殷,你好奇心还真强。那些人不是家丁。听君嗣伯伯说,现在偶有流匪,为了防备他们,不仅要在村口布迷阵,还要组织庄子里年轻力壮的人护庄。”
覃玥媃问过君嗣先生,这些家丁其实就是庄子里的人,之所以给他们配上统一的服装,是在意外发生时,便于统一调度。
同时,为了区分普通村民和可以上战场的村民。说白了,就相当于现代的民兵,并且汉朝的官府,是鼓励地方有自卫能力的,对于民兵,官府轻易不会征召他们入伍。
“司马徽先生是不是也在这里居住?至少应该在这个庄子上住吧?”
月氏姐妹摇着头说:“司马先生确在阳翟,我们此来也是为寻司马先生。”
据月氏姐妹说,自从太史公司马迁的《太史公书》问世以来,特别是到了王莽篡位之后,朝廷开始反思,对忠臣良将逐渐平反。
因司马迁后人对司马迁被冤枉,并处以腐刑极为不满,司马家族人立誓不为汉朝官吏。可司马家也是名门望族,并从上古时期就掌管天文和历史,朝廷觉得他们家人有用,特别是党争开始,每个当权的大官都惦记能请司马家后人出山,帮助他们巩固权势。
据说这个司马徽更了不得,不仅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前知五千年,还后知五百载。所以朝廷和地方官,不断的来骚扰司马徽,而司马徽立誓不为汉庭效力,自然不会应允。
为躲避那些达官贵人的邀请,司马徽只能不断的搬家,闹得居无定所。
这次月氏姐妹来,也是受了爷爷的嘱咐,打算请司马先生去襄阳暂避。
“襄阳安全么?”
是呀,据说襄阳是兵家必争之地,去襄阳恐怕更不安全。
月氏姐妹却说,襄阳不同于颖川和汝南。颖川和国都洛阳是邻居,虽然相对安定,达官贵人也会经常到访。
而司马徽虽然没有出仕,却早已经是名人了,万一周围官员再给他来个举孝廉,他想不出山都难。
汝南也是个好地方,且离京都较远。但袁氏在那里经营多年,一直遍访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