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先兵后礼(1/3)
天空中骤雨如注,豆大的雨点猛烈地敲打着屋檐,发出啪啪的声响,瞬间将原本闷热的天气,冲刷得清爽起来。
吕不韦凝视着窗外的暴雨,微笑着转过头来,对嬴异人说道:
“殿下,这场雨真是及时,预示着您此次出访将会一帆风顺,顺风顺水,此行关乎秦国的长远利益,也关乎您的安危,我们必须在外交上展现灵活与智慧,顺天应人。”
嬴异人举杯向吕不韦敬茶,笑声朗朗:
“承蒙先生吉言,有你为我谋划未来,我倍感安心。”
吕不韦接过茶杯,轻啜一口,双眼微眯,继续说道:
“殿下,臣还有一计,您可向大王提议,以往对赵国的策略都是先礼后兵,但这次,我们可以尝试反其道而行之。”
“太傅的意思是先兵后礼?”
嬴异人好奇地问道。
“正是如此。赵国派刺客刺杀大王,这无疑是向秦国宣战,我们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出兵伐赵,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赵国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必然吃亏,届时他们定会派人前来解释求和,这时,我们再派蒙武与赵国代表阵前和谈,这样的效果,定会比直接出访更为显著。”
嬴异人赞叹道:
“太傅的谋略,真乃高明,大王若知此计,必定大悦。”
吕不韦继续分析道:
“殿下,秦国出兵伐赵,其实只是虚张声势,攻下几座城池即可,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迫使赵王丹低头求和。
届时,我们可以趁机提出秦国的停战条件,那就是要求赵国割让秦赵边境的十八座城池,或者让赵国太子赵佾来秦国作为质子,这样,我们才能确保秦国的长远利益,让赵国真正臣服。”
嬴异人露出不解之色,问道:
“太傅,您为何特别提出要赵国太子赵佾来秦国为质子呢?”
吕不韦微微一笑,解释道:
“殿下,割让十八座城池对赵王丹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代价,
就像用刀剜他的心头肉,任何一个王都不会轻易放弃,祖先留下的每一寸土地和基业,这是奇耻大辱!
在权衡利弊之下,他很有可能选择让太子赵佾来秦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