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你们是我见过最差的一届考生(2/3)
。。”
听到皇帝的话,下面的官员面面相觑,都不知道怎么来说。
同意吧,这个和大明祖制不符,而且会让那些没进太学的学生们失望。
不同意吧,这现在朝廷缺官太过严重,必须迅速填补。
皇帝对于他们朝臣建议的召回被贬官员,都是留中不发,很明显的不想用啊。
“启奏陛下,以往,朝廷都是科举中第之后,才会给官员发放《到任须知》。这些太学生恐怕不会做题啊。”
此时,内阁辅臣韩爌站出来道。
<divclass="contentadv">“韩辅此言不妥。陛下所命题目,术算之卷,颇为简单,只要熟读《算经》即可。律科之卷,则为我大明律。政卷,则是考察是否知道自己到任后,该干什么,背一背《到任须知》,也就会做了。”
韩爌话音刚落,就听毕自严道。
“能考的上秀才,做这套卷子,不是问题。”
“陛下,如此选士,与我朝惯例不同,恐会令朝野内外惶恐,言曰朝廷要改科举之制啊。”
身为礼部尚书,孙如游的作用就是维护大明礼法,不说阻止皇帝做事离谱,起码得保证皇帝干出的事情不会弄的天下沸反。
最不济,也要给皇帝做好洗地的准备。
“孙尚书,此次选官,多为填补地方缺员,保证吏部选官入京后,不至地方混乱,与其说是选官,不如说是选吏。”
见到孙如游反对,周应秋站出来看着诸位同僚道。
“选出之人,多要派遣地方,想来是不会令朝野议论纷纷,言要改制。”
“嗯。”
听着周应秋的话,朱由校赞同的点了点头。
伱咋知道我不想改制的。
不过确实,现在科举改制太早,这个是真的不能轻动,只能日拱一卒,慢慢调整。
“陛下。”
这时,大理寺卿邹元标站出来道。
“这选官范围,是不是可以扩大一些,以显皇上恩德?”
“比如?”
“我大明有两京,这国子监既然开科,南京国子监,是不是也要开一科。”
“南京国子监。”
闻言,朱由校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南直隶缺税甚多,忒不恭顺,不体国之艰辛,朕缘何要示以恩德?”
像是小孩子耍脾气一样,朱由校一甩头,就道。
“此次开科,就只在国子监,于十日后在国子监开考。”
朱由校说着,直接就给事情拍板定调。
“以今日诸卿所做之卷为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