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相互安排(2/3)
是你上杆子求着用。
单说大明,景泰四年(1453年),隔壁的倭瓜跑到大明朝贡,用白银、女人、矿物等物,从大明换走了五千一百余万枚铜币。
“妙!”
“韩公高计。”
“不不不。”
<divclass="contentadv">闻言,韩爌微微一笑。
在朝臣商量怎么安排朱由校的时候,朱由校在干什么呢?
在画图,画他心目中银币的图纸。
听到韩爌的话,身为兵部左侍郎的张鹤鸣一阵沉思。
“神宗不智,我等苦等大行皇帝登基二十余载,怎料大行皇帝登基不过月余,就抛我等重臣良相而去,仅留一稚子承继大宝。当今天子年幼,远贤臣而亲小人,信奸佞而罪忠臣。我大明怎么会这么苦啊。”
而倭国十年一朝贡,大明两京宝源局加起来打造的铜币,存量就直接下去一半。
胡宗宪任兵部尚书,替嘉靖握着枪杆子。
提到明世宗嘉靖的心腹,一定会想到严嵩。
这姓韩的是疯了吗,敢让他克扣内帑出来的银子。
闻言,张问达脸色不善的看着韩爌。
他是嫌自己的脑袋不够用了?
“去岁神宗令徐光启练兵,一应盔甲、武器、粮饷由你们兵部、户部、光禄寺出,但你们基本上都克扣了。现在南海子那批兵卒,军饷不是大户们的捐赠,就是徐光启自己的俸田。我听说,昨日皇上从内帑之中拨了二十万银子给徐光启,现在已经有五万两运送到了南海子。”
严嵩任户部尚书,替嘉靖捏着钱袋子。
勾结边关军镇、商人、走私军火禁品,这些事情在他当上内阁辅臣之前就知道。
“我恐怕在新兵中插不上手啊。”
“私藏甲胄、劲弩、火铳均形同谋反,有的东西,可是花钱买不到的。兵部只要借着给辽东筹措甲胄、兵器的缘故,不给徐光启的那批士卒给甲胄兵器,就算是精兵,哪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还是韩公计高,如此一来,就算皇帝练成了一支精兵,哪到最后,还是兵部说了算,不会失去控制啊。”
对于大明,辽东建奴的乱子,山西晋商卖国,西南的改土归流导致的土司不听话,说句实话,这真的可以说的上是癣疥之疾,大明真正的毛病,在于朝廷失去了对货币系统的掌控与财政系统的崩塌。
当时的南京、北京两处的宝源局加起来,年铸铜币不足两千万,按照当时的物价,折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