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水太冷,我不想死了(3/5)
善行不怠曰毅,温仁忠厚曰毅,能纪国善曰毅,英明有执曰毅,经德不回曰毅,致果克敌曰毅。
戚继光可以说用他的一生来践行了这九组,三十六个字的含义。
惟一的问题就是,用谥号给人做封号是损了些。
不过前番皇帝给张居正平反时,顺便也给戚继光将谥号从武庄改成了武毅,礼部现在直接拿过来用,也没人能说什么。
“这戚家,一门两侯了。”
看着承天门前,看着戚金带着戚继光的四个儿子接下了朝廷的封赏,魏广微心中不由叹了口气。
“臣戚祚国,叩谢圣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双目中满是热泪,在地上磕了三个响头后,戚祚国郑重的接过送到自己手上的托盘。
这不是给他恩荫的侯服,而是朝廷追赠给戚继光的国公朝服。
而戚祚国的身边,在同样的磕过头后,戚昌国替自己的长兄接过了登州侯的侯服。
有些惭愧的看了眼身边的几个堂弟,戚金又重新跪在地上,冲正站在承天门上的皇帝磕了三个响头。
明面上仿佛是皇帝趁着他立功,又重新想起了戚继光的功劳。
但戚金清楚的知道,这其实是他从戚继光的恩荫中分了一份功劳。
克复大宁,再加上前番辽东的功勋,顶了天就是封侯,没有资格被赐予世券的。
这份世券,是皇帝对戚继光儿子没有继承国公的补偿。
至于说原因,给戚继光追封国公已是极限,朝臣们不可能看着一个被打压了一辈子的人突兀的成为国公,在互相妥协之下,就只能让戚金,这个有本事的人来分润戚继光的功劳了。
一场大赏之后,自然就是与民同乐。
承天门前,一张张桌子被搬了过来,京中的大师傅们也被请到了承天门两侧,现场明火明灶做菜,将自己的拿手好菜做给京营的两万余将士尝尝。
金水桥前的宴席上,打量着坐在戚金身侧的四个人,朱由校心中感叹这戚继光基因的强悍,这四个儿子的相貌都称的上是仪表堂堂。
戚继光和元配夫人王氏是生有孩子是生有孩子的,但因为当时的战事,孩子都没有保住,而王氏也失去了生育能力。
戚继光的五子,分别名为祚国、安国、昌国、报国、兴国,最大的长子生于隆庆元年,次子早夭,都是三个小妾生下的。
根据民间野史的说法,张居正猝逝,戚继光被调广东后,王氏嫉妒戚继光纳妾,又看他失了势,卷了钱财跑路。
但实际的情况却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