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勤劳的田秀姑(1/3)
秦安虽然在老管家的口中了解过造纸的过程,但具体怎么做他并未亲眼见过。今天听公子说要拿这些枝条和芦苇造纸,他大感意外。如果真可以用这些东西造纸的话,岂不是能节省很多成本?但真的能行吗?他心里充满了怀疑。可无论他信与不信,公孙毅做的决定他都是支持的。于是立刻去那边挑选了一些桑树和榆树的枝条装到车上。公孙毅也抱着几捆芦苇装上了车。最后在老管家的帮助下把车捆好,两个人便赶着马车回了家。
本来公孙毅还打算去城外看看那些孩子的,可听说老管家买下了大片的芦苇,这意外之喜着实令他很高兴,于是决定把出城的事先放下,先回去研究用芦苇造纸。
他与老管家把芦苇拉到家里,吩咐于贵和小陈子将这些芦苇用铡刀铡碎,自己和小团子准备了几口大缸,将缸中都添上水,然后把铡碎的芦苇放入缸中浸泡。为了加快浸泡的速度,他还特意吩咐小团子烧了几锅开水倒入缸中,上面还用盖子盖好。
忙忙碌碌的一上午就过去了,下午的时候,公孙毅和老管家要去城外看望那些买回来的孩子。公孙巧云得知以后,拉着林小雪也赶着马车在后面跟着。公孙毅先是找到秦安,然后几个人一起出了北城门。
离城外五六里地有几座小山,老管家买下的那片树林便在其中的一个小山丘上。在山脚处有一个村庄名叫郭家店。村子不太大,住着百十来户人家。这里的人大多靠着给地主和有钱人家扛活为生。有些人家也种了一点儿庄稼,可因为产量太低,刨除地租和各种杂税,剩下的根本不够吃,甚至遇到灾年还要赔钱。一旦老百姓借钱还不起,土地就会被人收走抵债。所以这里大片的土地都在地主手里,老百姓过得很是艰难。
在村子的东头有一处非常宽敞的大院儿,原先这里是两户人家,秦安买下来后,将中间的篱笆拆掉,四周又重新砌上院墙,所以才变得这样宽敞。他把买回来的那些孩子都安排在这里生活,分别由一个瘸腿的男人和一个年轻妇女负责照顾。
瘸腿的男人名叫郭山,40多岁,因为天生残疾,没有娶妻生子,又干不了重活,原先只能靠着在村里打更为生,日子过得很是凄苦,但为人却很乐观,即使吃不饱饭也从来不偷不抢,谁家若是有困难,他还会主动帮忙,特别的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