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艰难时刻(2/3)
放过任何抹黑异己的机会,这个决定要慎重。
六月“寒”冬,悉尼市西部七十公里,几千英亩大农场。六十多岁的男子,开着一辆老款路虎卫士,没有顶棚的,车后座放着一把ssg69。
八十年代他还在部队时,在安南战争期间担任狙击手。少量进口引入的ssg69就是他的武器。
只可惜当时zf木有钱,和斯太尔的生产线技术引进没谈好。而且当时陷入火力不足恐惧症,轻武器往自动化发展。栓动手动武器从那时起就没生产过。
跟着老大哥的思路仿制德拉贡诺夫,后面九十年代跟着米帝k14思路生产了88式,都是半自动。
和自己欧皇圣体分到的ssg69比,不是一个时代的武器。低于1oa的精度,能把那些用88式 79式的秒成渣。
比如狙击哨兵,用德拉贡诺夫的六百米外,只要射击窗口有少量遮挡的就不能打,因为根本就不知道子弹会打在人体六十㎝范围内的哪个部位,说不准就会打中遮挡物了。
而自己的ssg69就不一样,六百米,一角分,直径十五厘米的散步范围,只要有十五厘米的射击窗口就能射击。
因为如此,自己在部队立下赫赫战功。晋升条条杠杠,复员后就是处级干部。
自己的ssg69很快寿命打完,还好战争结束了。复员后,尝试买过国外先进武器寄存在军区靶场。
但是一听是给华国出售,都是杀猪价。比如西湖省特警引进大毛的t5000,六十万一套,包含一个光学瞄一根枪管寿命的子弹。
西方市场售价六千刀裸枪,镜子四千刀。不算几千发子弹,溢价差不多十倍。
买入这个主要诱因,还是十年前参加的世界武警狙击手比赛,用德拉贡诺夫八八式吊车尾倒数。丢人丢大发了。
老人车子停到一个小山包,一个简单的射击平台。施华洛世奇的八十倍观鸟镜,农场中心点家里只有一个自己老伴。
女儿孙女都生活在悉尼市区,年轻人受不了这个寂寞,只是偶尔回来玩,比如带朋友来打猎射击。
趴在射击平台上,仿佛回到了在安南热带雨林里的感觉。自己这个农场草地有九百英亩,还有周围三千多英亩的林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