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2/4)
哥请受小弟们一拜。”
他这话一出,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柴哲威,他一施礼,对秦怀玉道,“还请秦大哥恕罪,小弟也是一时情急才说出那个的话的。”
刚到程府门口,身材高大的程怀亮便迎了上来,欣喜地喊道,“三弟,你终于舍得出宫,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你盼来了。”
李恪要的就是这样效果,现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在众人的心里已经种下了种子,就等着发芽,然后是收获了。
众人回头一看,原来是尉迟俊,他也被关在府里不能外出,但并没有为此而安静下来,经常吩咐下人打探长安东西市奇闻轶事。
在唐朝是没有投名状一说,投名状一词源自《水浒传》在古代是忠诚之征,意思是加入一个组织前,以该组织认可的行为表示忠心,其所谓“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
五人听道李恪的誓言,不由心潮澎湃,齐声喊道,“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李恪他们不似绿林好汉,但是,大家都知道这一结拜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们的结拜跟投名状相比有过之而不及。
按照岁数,秦怀玉为大哥,程怀亮为老二,李恪排行第三,柴哲威第四,李宗老五,尉迟俊为六弟。
程怀亮见大家没有任何意见,结拜的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吩咐身边的随从在后院教场摆好贡品和香炉。
李恪看着眼前的众人,突然想起投名状的情节来。
秦怀玉报以微笑道,“哲威说的哪里的话,是我多想了,这么多年的兄弟情义,还有什么比这更珍贵的东西呢?”
李宗被柴哲威这么一问,也回过神来,但嘴上却道,“谁知道你怎么想呢?”
李恪在程怀亮等人的拥簇下进了程府,见过程知节的两位夫人之后,众人来到了程怀亮的别院。
所以,在柴哲威对秦怀玉说出这样的话时,他们竟然出奇的没有指责他。
三拜之后,将手中的香插|进香炉。
众人听李恪如此慷慨激昂的誓言,自是热血沸腾,又都是习武之人,年轻气盛,李恪如此看重兄弟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