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觐见李世民(1/4)
自古册立太子立嫡立长是帝王之家的传统。但是,朝廷还有一部分人不止一次的建议立性格刚毅的李恪为太子。儿子的性格他太清楚了,正因为如此,今天他说出五年可定突厥这样的话他也没有显得惊讶。因为一直以来,他征战在外,很少能考教儿子的学识,今天自己正好由此机会何不考教一番,看他除了众人所说的性格刚毅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一些优点。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了看李世民,见李世民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继续说道,“三,国家倡导节俭,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
李恪听到李世民问自己如此尖锐的问题,心里一阵紧张,他知道凡成大事者必须要有卧薪尝胆、坚韧不拔之志,不是那种逞一世英雄的匹夫。在未来的政治斗阵中他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坐收渔翁之利,让李承乾和李泰斗到两败俱伤的时候才出手,一举拿下太子之位。不是像现在这般过早的崭露头角,让大家对他开始提防。
他知道,在这个大家都建议立储的事情上,李世民迟迟没有做决定,那就说明他心中还有犹豫,说明在李承乾身上还没有看到他认为的作为一个储君所具备的条件。
李世民抬头看了他一眼,放下手中的奏章道,“起来坐吧,你身体还没康复,不用行此大礼。”
毕竟李恪的年龄如果真能想出如此治国策略,实在出乎他的意料。如果,是有高人指点李恪,他也想见见这个人,必定不会让此等人才埋没。
李恪在谈到自己对突厥的问题上时忘记自己制定的做事低调,韬光养晦的方针,侃侃而谈道,“二是,政治攻心为主,找出突厥存在的矛盾,从内部瓦解突厥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减轻战役难度。”
李恪对于如何打赢未来对突厥的战争分析的有理有据,让李世民对他另眼相看。所以,他才会问李恪如何能增强国力,改善百姓生活等的治国之策。他确实的指望李恪能在治国之策上有什么突出的策略,便道,“你且说来听听。”
李世民看着眼前才只十二岁的李恪,心里百感交集,在他还没有当皇帝是时候不曾想过如此多的事情,如今做了皇帝,突然发现身上的担子重了,思考问题的立场也发生了改变,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其次才是自己的儿女。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