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册立太子(一)(3/4)
德体,本该时常去看望兄长才对,怎么能让兄长时常挂念呢。”
三人被长孙无忌一阵痛斥,不在言语,站在自己的位置默然不语。
李泰自觉自己不比李承乾差,甚至有些地方还要比李承乾优秀,长孙无忌作为他和李承乾的亲舅舅为什么如此偏袒李承乾呢?难道就是因为他是长子,就因为他比自己早生一年吗?答案显然不是这样的,他认为长孙无忌是在有意的疏远自己,更多的是偏袒李承乾。所以,他对这个亲舅舅产生怨恨,同时也怨恨上了李承乾。
卯时的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夜色中,显得庄严而又大气。远看灯火通明的太极殿在沉睡中被映衬的富丽堂皇,显出了它作为大唐最高权力中心所应有的霸气,李恪走近太极殿时已经有不少文武大臣等候在太极殿前。其中多为绯袍者,他们多为官居五品和四品之间的三省的侍中、黄门侍郎、中常侍等,也有六部的侍郎、郎中等,更有十二卫军的中郎将、御史台的御史中丞。李恪从很远就扫视众人,发现没有一个是他认识的,大家看到他过来,都只是拱手行礼,然后各自三三两两的在一起窃窃私语,很少有大声喧哗的,李恪也一一回礼。岑文本绿色的官服在众多红色服饰中尤其显眼,当李恪走到他面前时,岑文本只是稍微拱手行礼之后,便隐身在众人之中。李恪知道他此举是为了不引起更多的人注意,便直接来到队伍的前面站定不语。
李泰从李恪的言语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他顺着李恪的目光看到了太极殿前跟众人拱手行礼的李承乾,当他看到李承乾身边的长孙无忌的时候,一贯保持微笑的表情突然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愤然之色。看着慢慢走近的两人,他的语气明显有点失落,还夹杂着一份的怨恨和不屑,就听见他狠狠的道,“确实如三哥所说,来的早不如来得巧啊!”
李恪本以为李承乾只是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和长孙无忌的关系才会被册立为太子,然而,刚才他的一番话让李恪改变了自己对李承乾的看法。李承乾说话得体,进退有据,并非就像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所以,开始怀疑前世在影视剧中和点滴的历史资料中知道并非就是真正的李承乾。而那个性格懦弱,因为李泰受太宗宠爱而怕被他夺走太子之位,尽然于侯君集等密谋造反,最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