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书房论势(3/5)
李泰,所以才装作没看见。如今见李泰给他行弟子之礼,立即起身将李泰扶起,“殿下大礼,老臣不敢承受。”
如此一来,他的日子倒是过的清闲,除了看《论语》就是和府中聘请来的工匠研究活字印刷术。但是,他过的好就会影响别人的心情,这个人自然就是太子李承乾。苏定方入主千牛卫,明眼人就能看出是李世民在刻意的提拔他,目的就不言而喻,是为了组建新军培养将才。而他自己推荐的赵节却被李世民直接无视,奏章也毫无音讯,这如何能让身为太子的他顺心呢?他可是太子啊,大唐未来的皇帝,自己推荐的人怎么就比不上李恪一个王爷推荐的人呢?
如此一想,他心中有了决定,倒是想有意的想试探下李泰的态度。
李泰被王珪一问,半晌不语,他不知道该如何回答王珪。他的举动很明显不是举荐人才,再说他也没有值得举荐的人才。虽然程名振是个将才,但对于骑兵之道他还是不精通。所以,他要是说假话,说自己为了举荐人才肯定会遭到王珪的反感,认为他不信任他,不够坦白。但是,如果说自己看到李恪发展实力而跟风,想浑水摸鱼,又很难开口。
李恪在看书的同时想着如何提高印刷的质量和数量。因为在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所以书籍的价格很高,不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是看不起书的,所以如何提高书籍的印刷数量就成了他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他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很大,推动大唐文化发展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会让他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心。因为,书籍有了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价格就会便宜,这样会让更多的贫家子弟买得起书,能让他们读得起书,学得到知识。如此,他们以后也有机会考取功名,再也不会觉得读书只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才能享有的专利。
所以,东宫众官员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他不是对身边少师李刚的授课不满,就是对少傅张玄素平时生活上的规劝冷言冷语的耻笑。即使这样他还发泄不了自己心中不满,要不是长孙无忌及时的制止他,他又该做出殴打宫女和内侍这样的事情来。
又想到自己当年在东宫李建成身边时何尝被人如此尊重过,不由暗自叹道,“自古君王礼贤下士也不过如此啊。”
李泰疑惑道。
李泰将王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