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朝局分析(1/5)
然后,此时朝廷的封赏对于李泰而言确实得到了最大的利益,因为他现在的实力大涨,足以抗衡李恪和李承乾。首先是他的老师王珪从谏议大夫升迁为黄门侍郎,黄门侍郎是门下省除了侍中之外权利最大的官,是门下省的副长官,权力不可谓不大。其次是杜淹从御史大升一跃迁为民部尚书(唐时称民部)掌管一部之事,可谓位高权重。然后是韦挺迁为正四品下的尚书右丞,虽然官职有些小但在尚书省里是有实权的职位。王珪和杜淹还有韦挺是当时太子李建成的人,他们当时的关系就很好。当初三人被赦免回京,王珪为李泰的老师时,杜淹和韦挺没有多大官职,所以公开表明自己的态度。此次他们都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官职有所升迁,现在王珪又是李泰的老师,所以杜淹和韦挺自然而然会倒向了李泰一边。而另一个李泰的铁杆温彦博升迁御史大夫的同时还兼任检校中书侍郎,也是手握实权的职位。李恪通过对李泰实力的分析,发现李泰现在的实力足以抗衡李承乾。
至于杜如晦坐上吏部尚书的位置李恪很坦然。他觉得杜如晦为贞观名相,吏部尚书的位置对于他来说已经很屈才了。然而,同时他也能想到李世民如此安排的目的,就是给他出阁入相做准备。因为,六部以吏部为首,吏部尚书再往上升就只能是尚书仆射的位置了。
“谢皇上。”
“李恪、狄知逊上前听封。”
而魏征出任秘书监卿的位置李恪到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是这句话的后面还加了四个字“参掌朝政”就是说可以参与和主持朝政。通俗的说就是他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权力不可谓不大,由此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他才华的欣赏和器重。
李世民等众人站定这才朗声说道,“贞观元年十一月突厥寇边宿州,抢我财务,掠我百姓,烧我房屋是为朕之耻辱,大唐之耻辱。”
然而,最不能让李恪接受就是封德彝致仕之后李世民将尚书右仆射的位置给了长孙无忌。对于封德彝致仕他没有意见,毕竟年过花甲的封德彝已经到了风烛残年的时候,已经不适合出任尚书右仆射这样拥有宰相实权的职位,早让他致仕倒是可以让他在家颐养天年。但是,李恪郁闷的吏部尚书长孙无忌被册封为尚书右仆射,他跟长孙无忌不对付已经是路人皆知的事情,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