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这是啥档次?(3/4)
实说着。
对此,乔国华则笑道,
“你很诚实,这是优点。我带你来我们农学院参观,并不是因为你对专业的农学研究科目懂很多。而是你身上有着,现在我们农学院从本科生,到研究生,甚至博士生,都缺乏的站位和格局。”
“当然,也还有更接近农民兄弟的想法和需求,知道他们对农业技术更渴求什么,这都是我们专门搞研究所或缺的。近几年,我正在主导农学院内改变以往不切实际的虚无项目,所有的项目都要接地气。”
“即使一些高端的学术研究,也要有足够的高站位,真正是为了国家,为了社会,或者是为了人类以后的发展做贡献和努力。而不是随便立个项目,浪费国家资金和资源。”
林峰听着乔国华这些话,尤其是听到那句农民兄弟,他不禁有些侧目。
因为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哪还称呼老百姓农民兄弟,先是改成了农民同志,现在更是直接农民朋友,甚至还有的就称呼农民,哪还有以往党的干部工农一家亲的思想觉悟。
不管这乔国华是不是真的能投资临清镇,在这一点上,林峰就很佩服他,点点头道,
“乔校长,你若是这样说,那我确实对现在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最了解。至于站位格局啥的,我也不敢自夸有多高。我也是以前在网上看到过类似的内容,说是我们国家的农业从种子,化肥,以及各种农药,都是被国外卡脖子的,并没有深切感受过。”
“直到这三年我在临清镇驻村,接触老百姓们用到的那些农资,尤其是那恐怖的价格,才真正体会到这一点。种子,农药,化肥价格花费,对于粮食的收益来说,那真的是占比太高了。甚至毫不夸张的说,老百姓们辛苦半年一年的收成,很大一部分都给农资了。”
“而这些农资多数都是国外的,即使是国产的,也有外资的股份投资。更让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现在老百姓用的这些种子,自己靠收获的粮食留种,都无法做到。那子代的长势,根本就没啥收成,这才是让我最感到可怕的。”
“自然收获的粮食不能留种,那岂不是以后年年种,都要年年购买种子,那这不就是变相的卡脖子。甚至是变相的压迫剥削吗?那以后咱们怎么应对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