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家山万里梦依稀(1/6)
两个女孩拿着白面馒头,吃了一半,便把剩下的放在桌子上,拿起一个杂面馒头,一人一半分吃。两个小子就管不了那么多了,风卷残云般的,三口两口把白面馒头吞下肚,又一人一个杂面馒头,手里捏着咸菜,分分钟又是一个馒头下肚。伸手又向馒头抓去。
“啊?”这叫法真新鲜。
再比如住宿。西厢房肯定是不行的,以后还要用来上课。其他屋里还没有收拾呢。只好说:“老赵,你们把东厢房和南厢房收拾一下,晚上好住。”
西厢房是教室兼实验室,学生经常来,手脚也勤快,收拾得挺干净。
孙元起摇摇头,不说话了。
俩人从便宜坊出来,酒足饭饱,横竖没事儿,又摇摇晃晃的从前门走回马神庙。等到了马神庙,已经下午三点钟左右了,只见那一家老小蹲在大门口,一边晒太阳,一边眼巴巴的四处张望呢。见是自己的主家,立马起身。
孙元起也不管,自己一个人踱回堂屋,思考什么时候去拜访康格先生,以及以后的打算。
“吃饭喽——!”大毛、二毛顿时欢呼起来。
老赵家的惭愧地说:“今天早上俺把大毛的衣服洗了,他没法子跟先生出门了……”
听了孙元起的话,两个男孩的手迅速伸出去,抓了一个馒头。老赵有些尴尬,赔笑道:“东家……先生,孩子好几天没吃饭,饿得狠了……”
吃完饭,孙元起送老佟出门。老佟低声说:“孙先生,你不应该买这些的……刚才吃饭的时候,我看了一下,两个男孩就吃了七个馒头。你买了俩饭桶啊!”
孙元起拍拍脑袋,才想起这时候还没有“普通话”这一说,只好换个说法:“不是洋文,就是咱们北京话。”
他们都点点头。那个中年人给了俩小子一人一巴掌,估计是平时经常闹腾,现在教他们记住规矩。
孙元起还没有遇到过这种场景,想了一下,清清嗓子,就开始说:“我叫孙元起,字百熙,是个老师……以后你们叫我先生,或者老师,都行。对了,你们都叫什么名字?”
第二天,天才麻花凉,孙元起睡得正香,就听见有人在打扫院子,心想:谁啊?大清早的!
中午,和老佟在大栅栏的便宜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